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新西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新西望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外包:西部或将异军突起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服务外包:西部或将异军突起

(上接第九版)

印度示好

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外包领域都是极具战略地位和增长潜力的市场,由于两国之间的价值主张和优势不同,今后两国之间的合作互补要大于竞争。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印度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服务外包服务中心。印度如此看重和中国的合作,“主要是看上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成都一家服务外包企业副总经理表示。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贝圣迪十分看重中印双方的合作:“印中两国的软件业现在已经进入了竞争力建设的第二阶段。在印度公司的国际扩张中,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互相发展,然后互补,最后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

与贝圣迪观点相同,高德纳全球副总裁帕萨·印嘎十分强调协作的重要性。“协作远远重于竞争!”在他的视野里,中印两国面向的不仅仅是双方市场,更是全球的市场。

Gartner研究部分析师帕萨·印嘎展示了一幅中印服务外包业发展示意图,图中,中国处于最初发展阶段,而印度正在向最高阶段迈进。双方该如何合作?帕萨·印嘎认为,这正好满足杠杆原理的要求,关键要找到一个双方互补共赢的支点。

“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是贸易不平衡,服务外包将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途径。”贝圣迪说。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家在论坛上的发言,摸准了中国企业的“脉”。

“帮助迅速实现全球化,这对中国企业诱惑力十足。”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拉维·卡萨蓝对满足中国企业这一需求信心十足。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很多国家一样,大量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生死考验,印度NASSCOM董事会副总裁阿尼尔·巴克德认为,他们能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解决方案。

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外包领域都是极具战略地位和增长潜力的市场,由于两国之间的价值主张和优势不同,今后,两国之间的合作互补要大于竞争。

一位印度企业家通过翻译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中国良好的产业环境、充足的人力资源、较低的商务成本、政府的大力推动等都具有很大优势。中国是亚洲唯一一个能支持众多语言的国家,这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来说,都是有利的条件。

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董事会副总裁阿尼尔·巴克德(AnilBakht)说,印度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管理重大项目的经理人,“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印度的资源。”

中国短板

中国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存在比较劣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软件工程师和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人才严重不足。

“和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相比,中国在人才、技术方面处于劣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指出。

中国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也存在比较劣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软件工程师和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人才严重不足。

面对这种情况,印度甚至提出了帮助中国培养人才的计划。

帕萨·印嘎称,成都有很多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因此建议成都借鉴印度在上海的模式:建立一个园区,把中国的高端人才量身定做到服务外包行业,让成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人才资源储备地。

在他看来,这种高端劳动力的储备,不仅有利于印度、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全球市场。同时他建议,中国公司在进行外包服务时,应注意选择市场细分领域,找出属于自己的机会。

早在2007年,中国就开始进行人才培养计划,例如东软学院的人才培育基地。天津开发区就与商务部“千百十工程”工作小组签署“中国服务外包天津培训中心”意向书,预计每年培训符合企业要求的服务外包人才1万至2万人。

但中国服务外包人才依旧处于紧缺状态。一位参加西博会的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和印度企业相比,中国在同西方国家交流时,在文化和语言上同印度有一定的差距,像东软刘积仁一样能上台用英语交流的人还比较少。”

此外技术上的劣势,使中国在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上略显不足。仅仅是区域性外包中心,主要接受来自日韩的业务。

有专家表示,发展服务外包需要强大的企业作为后盾,但是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发展素质来看,均明显弱于发达国家。中国外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很难与IBM、三星、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相竞争。甚至连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外包企业也比中国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中国在获得行业技术和业务能力认证等基本技术指标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