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调查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源之渴煤企内蒙古“大决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成昆

资源之渴煤企内蒙古“大决战”

上月底,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旗下的新嘉信得煤业有限公司收购武媚牛矿和乾新公司股权,投资合计不超过18亿元。虽然此次收购是一次较为常规的资本运作,但却引起业界的重视,有分析认为,此举是煤炭企业并购加速的表现。

随着东部各省煤改的逐步完成,各省已经形成几个较大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本省的探明储量。为获取新储量,这些企业纷纷发力省外收购。

专家指出,煤企加速收购外省资源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打造亿吨级企业,在中国煤炭企业竞争中占有更有利的地位,同时为本地衰竭煤矿寻找接续产能。

涌入内蒙古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及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87.79%。与煤炭资源分布相对应,我国的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未来2—3年内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将是全国煤炭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由于煤炭资源具有明显的固定地域性、不可再生性,可供企业开采的煤炭资源将日益减少。

为能获得煤矿区块,进入内蒙古收购探明但尚未开采的储量成为各地企业最优选择。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对全区实行煤改,对煤炭企业实施大整合,根据产能调整计划,到2015年,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350多家减少到180家左右。但内蒙古本地煤炭企业并不成熟,在上世纪末煤企困难时期,内蒙古国有煤企几乎全部卖给了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等央企,目前剩余的多是小而散的私有企业,与产煤大省地位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外省煤企存在较多机会。

内蒙古多数煤田为整装煤田,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构造简单,适宜于大规模开采、机械化开采,且相当一部分煤田适合露天开采。优越的资源禀赋吸引了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冀中能源及山西焦煤等近30家煤炭企业进入内蒙古安营扎寨、建井开矿。此外,我国五大电力企业也有大量资金涌入内蒙古。煤矿区块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

各省需求强劲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32.4亿吨和33.9亿吨,占国内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4%和70.9%,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48.3%和48.2%。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还将保持适度增长。因此,获得足够的煤炭资源对各省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据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透露,河北年煤炭消费量在2亿吨以上,而河北省内产量只有9000万吨左右,且煤层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因此河北欲想独立满足其本省需要,在其省外获得煤矿区块是最理想的选择。

而另一用煤大省山东的情况比河北还要严重。山东省规划,“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全社会煤炭消耗量将超过4亿吨,而山东省内煤炭的产量将稳定在1.5亿吨左右,山东每年需要从外省净调入2亿吨以上煤炭。

另外,河南省和安徽省等煤炭净输出省已变成净输入省,每年需要调入大量的煤炭。而放眼全国来看,内蒙古和新疆尚未开采的资源最有吸引力。

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内蒙古煤炭工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达7323亿吨,为全国第一。在探明储量中,亿吨以上煤田有36处,10亿—100亿吨大型煤田13处,100亿—200亿吨煤田有5处,2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3处。内蒙古由于距离东部较近,运输成本较低,所以格外受到各省煤企青睐。

但是,要将内蒙古和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运到本地,运力是个大问题。因为运力有限,湖南、广东等省的煤炭紧张程度已让一些电厂和物流企业感到不安。

据悉,在一次物流会议上,一位铁道部的专家做完演讲尚未离开现场,被湖南、广东等地的物流企业主拦住,他们希望能从专家口中了解煤炭铁路运力安排情况,急切希望将外省煤炭运到本地去。

打造亿吨煤企

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煤炭工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煤电信息网分析师赵玉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亿吨产能,对相关企业有较大力度的支持,并且各企业对形成亿吨产能也有非常积极的意愿。

我国“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也曾提出要组建6—8家亿吨级企业,但最后只有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两家实现目标。目前,已经有陕西煤业化工等3家企业达到亿吨以上产能。

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表示,煤企在现在的并购中,更多的是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储量收购,企业兼并,或者企业自发从外省政府手中收购区块。

而据记者了解,各地银行和其他资本已经纷纷进入企业的兼并行为中,甚至有银行主动向企业放款,只要企业提出收购某区块,就立即放给高额贷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收购区块的行动。李朝林预测,各地煤企在此后还将有更大的收购动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