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不干预文化企业市场竞争——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政府不干预文化企业市场竞争——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的两项。真正的骨干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是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出台相关政策,创造鼓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发展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10月18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部目前正在抓紧起草《‘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拟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思路入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企业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目标,2010年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刘玉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针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也将文化产业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可以说,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中国企业报》:事实上,“文化产业”的提法在中国已经有10年历史了,你觉得这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刘玉珠: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行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报》: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更愿意进行文化消费。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美国占43%,欧盟占34%。你如何看待这个数字?

刘玉珠: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发达国家强大的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严重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整体实力还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国际文化消费和传播的种种事实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通过市场来传播文化的比重就越大。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世界文化市场,会不断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在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报》:如何理解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刘玉珠:纵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转第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