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军旅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军旅企业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中军,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总裁,从一个在美国一天工作送16个小时外卖的打工仔,到今天身为一家中国娱乐传媒业第一名的总裁,王中军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他不仅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幕后策划者,也是陆川的《可可西里》、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周星驰的《功夫》三部声名响亮的影片的投资者之一。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电影梦,更来自于部队留给他的不屈性格。

王中军:军旅往事与文化梦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鸽

王中军:军旅往事与文化梦想

王利博制图

“我太喜欢军人了。”

提到军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可谓兴致勃勃。“我现在最爱看的就是军事题材,像《历史的天空》、《亮剑》这种戏,其实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人家那是战争年代的军人,但是我就觉得我好像跟他们有关系,我就觉得那个影子里头有自己。这个我觉得是一种感受,那种军人的作风,太像了!”

其实,今年华谊兄弟就有军事题材的两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在运作中。对于这位中国影视界大亨而言,现实的人生也许比那些曲折离奇的电影更加精彩,而此番的主演,正是王中军自己。

生于军人世家,长在总政大院

永远在搬家,这是王中军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王中军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世家,爸爸那时候还在野战军部队,小王中军跟着爸爸搬过无数个营房,也转过很多所小学。几个破旧的大箱子装上卡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南口到义县,从保定再到张家口……

小时候,王中军迷上了画画,因为晚上画画开灯时间过长还经常遭到爸爸的责备。好在七十年代军队的住房条件还算相当优越,为了躲避爸爸的监管,他总是在假装熄灯之后用厚厚的被子遮住自己房间的窗户,然后重新亮起灯,继续画画。“我最大爱好是画连环画,像什么三国演义呀,杨七郎呀,关羽呀,我现在随手就能画,都是小时候的功夫,我的很多知识都是从那而来的,都是因为画这些小人书而有的。”

军队大院孩子的境况似乎都差不多,家长经常出差,家里孩子又多,没人照料,却也少了很多约束,经常是放学之后在外面疯跑到黄昏才回家。王中军当时住的总政大院虽然略显荒凉,却也是别有洞天。大院里面湖水荡漾,果树青葱,夏天下湖摸虾,冬天便在冰场上嬉戏,“就跟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里很像,简直一模一样。”

十四岁那年,学校里没有正常的学习氛围,这让王中军心灰意懒。想起春节跟着爸爸回东北探亲的情景,他便向爸爸提出,想回农村老家去读书。

“我觉得去农村没有什么别的感受,就是确实感觉农村孩子实在是太苦了。”王中军首先感到的就是饮食差距。以前在军队大院的时候有食堂,家里不给做饭的时候小孩子可以拿着饭票自己去买,一分钱可以吃个糖三角,或者吃个花卷,最次是馒头,八分钱可以吃份炖豆腐,一毛钱可以吃份排骨。“可到农村就没有这种选择,基本上吃正经粮食都少,吃高粱米就算是好饭,天天吃地瓜面,那种大贴饼子。饮食差距太大了,穿衣服也很单调。”

以前在城市里,孩子们没有多少劳动,所谓的劳动,无非就是家里扫扫地、洗洗碗。“到了那儿的劳动强度就是你放了学就要上山去搂柴火,没有一天不是如此。放学以后你要想在家待一个小时,那是不太可能的。所有农村孩子都一样,家里的负担你很小就承担。”

那时候农村很少有孩子会出板报、画宣传画,擅长美术的王中军更是有了用武之地,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锦州市的美术比赛。

一年之后,王中军回了北京。在大庆小学上面的中学部,王中军作为班里唯一的团员顺理成章地成为班长。“我们初二七班学习特别好,风气特别好,特别抱团。”

四十多人的班级里,后来有三十多人考上清华、北大、北广这样的名牌院校。而作为一班之长,王中军迅速成为这个班的核心。说这些时,王中军脸上写满了当年的优越感。

4年军队理想,12小时实现

从王中军提出当兵的意愿到出发去部队,间隔不超过十二个小时。

那是在1976年,王中军还有几个月就要初中毕业了。小孩子没有什么定性,看着同在军队大院的玩伴们这个也当兵了,那个也当兵了,王中军也动了这个念头,便求助于已经身在总政的爸爸。

“想当兵?给你问问去。”爸爸随口应着,就到大院转悠去了。

“你也以为他是开玩笑,你也不认为自己就马上能当兵,只是这么一说。”王中军回忆。

谁知,等爸爸从大院转悠回来,就告诉王中军:“你要想当兵明天早上就可以走,十号楼的史叔叔明天早上回部队,他说你要愿意去他就把你带去,去他们部队。”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王中军就跟着这位史叔叔,坐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直奔距离保定约五十里地的满城县军炮团。

“你想当什么兵呀?”来接他们的党副政委见了王中军就问。

“小军,你跟党叔叔说。”史叔叔也曾是这个团多年前的政委。

“你是想学技术呀,还是未来想在部队发展呀?”党叔叔问道。

小小年纪的王中军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大人口中的“发展”为何物,只有对军人的满腔崇拜,一门心思想就想在部队干,便回答:“我当然是想在部队发展了。”

“要学技术那就开车。”党叔叔说。

“我不想开车。”

“那就当侦察兵。”就这样,党副政委的一句话让王中军成了一名侦察兵。

后来王中军才知道,军队的干部,军事主官,大多数是侦察兵出身。“侦察兵需要懂得军队上的军事识图、用图,挑选侦察兵要求素质好,对人的反应要求比较高。”

从1976年到1980年,虽然王中军只在军队呆了4年多,却得到了很多锻炼。他的军事技术出奇的好,从当兵第二年起就基本垄断了团里的侦察兵第一名。“到现在我们团首长、军队的干部见到我,也一直都认为我是我们军队当时技术最好的一个侦察兵。”

因为有美术基础,他的字也漂亮,各种美术字,魏碑、仿宋、隶书……王中军样样写得好,这让他在士兵里越发显得突出。慢慢的,他开始给首长们做军队的标图,再后来便被抽调到军里去给军首长作标图员。军队的大首长在普通士兵的眼里都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人物,而王中军却有机会整日跟在他们身边,跟着他们坐在小吉普上出出入入,看军队演习,着实过了一段风光的日子。

“在军队那几年,我觉得也是挺幸福的。”许是性格使然,王中军说自己记得的基本上全是好事,坏事都记不太起来。

炼就吃苦精神,女生都是美女

“人啊,其实苦是记不住的。人家问你吃了什么苦了,我只能概念的去说我吃了很多苦。人通常都是对自己幸福的过程印象比较深刻,就像你谈恋爱,你失恋的时候可能特别痛苦,但是过了多少年以后,你一定把那痛苦的事情忘了,你记住的都是恋爱当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其实生活也是这样的。”

问王中军他在部队到底有多苦,他说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与在北京待着的孩子比,一定是苦了很多。

十六七岁的年纪,跟那些大兵一样,每天晚上站岗。“我们站岗最爱站头班岗和最后一班岗,这是最好的。头一班岗最多晚睡一小时,我无所谓;最后一班岗我早起一小时也无所谓;最怕的是中间,半夜两点把你提溜起来,你睡的最香的时候,拨拉拨拉你脑袋,说,‘该你了’,你就得提溜着枪,往那儿一呆,大冬天,冷啊,这种东西,你说苦吗?非常苦。可这是你当兵的职责嘛。”

要是遇到晚上部队安排了电影,却正好轮着自己站岗,那就是最痛苦的事了。“人家集合唱着歌去看电影了,你那儿抱着枪站两小时岗。你站一小时以后另一个人看电影看一半就得出来接你岗。一般这时候虚荣心强的人就会说,‘你不用接我岗了,我替你站一小时,你把电影看完。’是虚荣心也好,哥们儿义气也好,其实哥们儿义气也有虚荣心的问题,我那时候经常干这事儿,其实心里是很难受的。”

当兵的苦是常人无从想象的,为了磨炼意志,可以让人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行军打仗火车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王中军的父亲一直认为,家里的四个孩子,王中军最能吃苦。

那次可可西里之行让王中军记忆犹新。“田溯宁总说:‘我太不理解中军了,那车颠起来那么高,我那儿颠的不行了,中军躺那儿呼呼大睡。’这可能是我当兵时候锻炼的,我们到内蒙古去打炮的时候,车颠起来那么高,你能照样睡觉。”

很长时间以来,王中军所在的部队都是清一色的男兵。如果有谁的媳妇来探亲,那就是全连的大事。直到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两百个医训队的女兵,入驻团里的营房。女孩子们一身戎装,显得是英姿飒爽,格外好看。“这几个月就觉得特别幸福,你能天天看见女孩儿。但是你就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跟这些女兵说句话,女兵那高傲劲儿,那可了不得。要是有女兵跟你认识,那你就是全连的英雄。”

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漂亮的女兵来看望王中军。“你想,她来看我一下这事儿就大了,非常轰动!”原来,这个女兵是王中军的小学同学,在宣传队拉小提琴。打听到王中军是在这个团,便借着来演出的机会前来探望老同学。

在部队待了好几年,王中军回到北京再跟中学同学聚会。让王中军意外的是忽然发现班里的女生全都出落的亭亭玉立。“我当时的感觉是我们班女生谁嫁我都行,都是美女。”

第一桶金是500万,梦是时代华纳

四年的侦察兵生涯让王中军受益无穷,从不迟到,重视纪律,喜欢那种指哪儿打哪儿的作风……甚至在美国留学打工送外卖的时候,当年读地图的功夫也让王中军比当地的工友速度快了很多。“我有的时候送了3单了老外还没回来,我觉得这是方向性的问题,再就是他们没有总结地图的规律,而我对地图的规律总结的特别好,我觉得这里头有质的区别。”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王中军已是不惑之年。“人都已经成熟了,目的性也很强,就是为了镀金,读个学位,打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这么简单。”那段日子,和同学年龄的差距,语言的障碍,都让王中军觉得自己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唯一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的,就是自己未来有一个梦。

当兵,复员,上夜大,出国留学……曾经的王中军,似乎像个“追风少年”。

“为什么追风?因为自己不成型,你让我现在追风已经不可能了,我还能追什么呢?现在让我去读EMBA?这种风我已经追不动了,或者让我改行再去做一个什么行业,我觉得也很困难,但那个时候追风我觉得很正常。”

“Iwillorganizeacompany.”在美国,王中军总是这样对别人讲。“我会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是我的,或者是我跟我朋友的。我跟人家吹牛就这么一点事儿了,这个事儿说长了就成了自己理想。”

“为什么要回中国?”那时候,总有人问王中军这个问题。“大家一毕业就是五万美金年薪,我就说我的目标是赚一百万美元,所以我觉得我只有回中国有可能实现,在这里不可能实现。至于能不能实现一百万,这都是自己的想象,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回中国能赚多少钱。”

连王中军自己也没有想到,回国将近两年的时间,他就赚到了五百万美元。“当时同学没有一个人信,我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人真信我的,都觉得反正回国了,反正咱们也不知道,吹呗。”直到国外的同学陆续回到北京,亲眼看到王中军的公司,了解到他所从事的行业,他们终于相信,王中军曾经向无数人描述过的那个梦已经实现了。

如今,事隔经年,王中军依然在向别人一遍一遍地描述着自己的梦,那就是,自己旗下的华谊兄弟能够成长为“中国的时代华纳”。与之前不同,这一次人们对他抱有的不再是怀疑,更多的却是期待———期待着的他的腾飞,期待着中国的“时代华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