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推动美的空调主导的“变频格局惊天裂变”的核心力量,正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不仅突破了日资企业在变频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壁垒,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还依托企业已掌握的“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独特优势,形成了完整的商业体系。
全产业链一体化:中国家电打磨称霸全球利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全产业链一体化:中国家电打磨称霸全球利刃
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能否成为当前急于在全球市场谋求品牌崛起的中国家电企业的利刃?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变频空调市场销售冠军的美的空调又一次当仁不让地再夺变频销量冠军,令早已退守“变频高端市场”的大金、三菱电机、松下等日资品牌生存前景愈加尴尬。
在变频市场上,从当年日企“学徒”到与日企同台竞技,中国企业最终超越日企建立了自主话语权。《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成功推动美的空调主导的“变频格局惊天裂变”的核心力量,正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不仅突破了日资企业在变频核心零部件上的技术壁垒,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还依托企业已掌握的“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独特优势,形成了完整的商业体系。
不只是美的空调借助“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谋求从中国市场霸主向全球市场冠军,《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在国内平板电视领域,TCL、长虹也在积极打造“从平板显示面板、整机制造到全球化品牌分销”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
家电问题专家孙玉琢指出:“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家电业步入了巨人竞争时代,推动了整个产业格局和竞争生态的变化,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意味着传统竞争手段面临转型大考,从追求企业规模的大扩张到追求经营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家电业新考
在产能规模上,已经做到全球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们,如何实现从“世界工厂”向“百年老店”的经营转型,成为当前摆在美的、海尔、长虹等众多家电巨头面前的新考验。
由于发展时间短、产业积累薄弱,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上,中国家电企业一直受制于欧美、日韩等外资企业。特别是面对外资企业在终端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强大品牌和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只能选择以“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销售”快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国内家电企业迅速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传统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和分销盈利模式”,难以继续支撑中国家电企业继续在规模上的狂飙。这意味着,国内家电企业必须要学会从此前的抢“大市场蛋糕”状态中解脱出来,向做“大市场蛋糕”主动转型。
今年,随着美的第一千万台变频空调在武汉下线,全球最大的变频空调制造商从日本转向中国。短短三年间,美的在变频市场上完成从市场追随者向行业领导者的转型,也成功加速了国内空调业的变频化进程。不过,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事业本部副总裁王金亮则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美的三年来在变频上的领跑,得益于过去十多年以来围绕变频产业建立的从芯片、直流电机到直流压缩机等所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布局,这与美的现有的规模化制造与品牌化营销对接后,迅速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不只是空调企业,多年来一直处在快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彩电业,在平板化浪潮中受到全球电视IT化趋势驱动,产品技术升级陡然提速,这无疑加大了长虹、TCL等国内领军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难度。短短几年间,面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频频发起的低价格战冲击以及掌握的上游显示屏话语权,长虹在坚持市场化布局时还建立了中国首个等离子屏生产线,TCL则建立了中国首个高世代液晶屏生产线。
新模式挑战
在全球一体化的残酷商业环境中,国内家电企业一方面要面临强大外资企业在市场中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带来的生存挑战,另一方面又要直击外资企业设置的重重技术壁垒,挺进上游核心技术领域遭遇的发展考验。
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虽然清楚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核心竞争体系的作用,但面临着“何处入手、如何建立”的诸多挑战。在孙玉琢看来:“建立全产业链竞争体系,并不适合所有的家电企业,目前来看这只能成为家电巨人们主导的新游戏规则。”
实际上,全产业链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规模实力和面向全球的资源整合创新能力。美的变频空调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除了企业拥有的强大核心技术创新体系,还获得了企业在规模、品牌、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和体系的资源整合后形成新的推动力量。这无疑成为中国家电巨头做强的法宝。
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也注意到,美的变频全产业链体系并非内部封闭,而是有条件对外开放的。在变频压缩机、直流电机等核心部件中,除了保证对美的的供给外,还可以为其它空调企业配套。这意味着,家电巨头们建立的全产业链竞争体系,也将间接推动并解决整个家电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外资的尴尬局面,实现了“生态性”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美的等巨头的推动下建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实现了中国企业不同于日韩等强势对手的差异化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