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曾昭俊

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为期4天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日就要开幕了。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建设”列为全会的主要议题,也是继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高层决策者再一次集中研究文化建设课题,其中透露出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鲜明。虽然中央目前还未正式提出文化兴国战略,但可以断定,明日开幕的这次会议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座里程碑屹立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十字路口上。作为GDP位列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中国列车下一步将驶向何方?由什么燃料驱动?为中国人民带来何种福祉?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必须面向世界,鸣响汽笛,做出响亮的回答,毫不迟疑地驶过十字路口,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方。

文化兴国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这首先是由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决定的。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但是,当西方国家借13世纪末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逐渐崛起之时,中国由于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过了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至于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轰开国门,蒙受了百年凌辱,还错过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最终江山破碎、国弊民穷。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在众多领域里跟上了全球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成就举世瞩目,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

以产业经济学的视角观察,文化既是全球竞争的目的,也是全球竞争的手段。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大致上都会沿着从农业到轻工业、接下来到基础工业、再到重化工业、然后到高附加值工业、最终到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的路径演进,而文化产业正是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则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个领域里的全球逐鹿已悄然展开。数据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1/3,而中国去年的这个数据仅为2.75%。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中国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要打破这种格局,赢得竞争优势,中国必然要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并以文化产业发展驱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是符合产业演进逻辑的必然选择,也应该成为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前奏。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基础条件。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波澜壮阔、沉淀厚重,为中国文化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素材和物质积累;三十余年改革开放气势恢宏、成果丰硕,为中国文化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国民消费的升级,必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近4000美元,但文化水平还满足不了综合国力、经济增长、国民素质发展的要求,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判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2004年至2008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近5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0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近一倍。十七届六中全会即将审议通过的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必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腾空而起的推进器。

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所以,无论是从广义上讲还是从狭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复兴即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文化产业崛起的背后,是一个国家主流核心价值的培育和长期国家文化意识的积淀。对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而言,企业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民族兴。推动中国文化复兴,这是文化企业必须肩负起来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体制落后、融资困难、创新不足、人才缺乏、实力较弱等诸多问题,但高层决策者的号角已经吹响,文化企业冲锋陷阵的时刻已经来临。我们期待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能扫除更多障碍,为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文化兴国战略的确立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出先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