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特刊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1924年底,孙中山病倒住院。张静江每天守候在孙中山的病床前,把每天的病情一天天记录下来,一直记录到孙中山过世。
  对于张静江而言,1905年与孙中山的那次邂逅注定了他此后19年的革命之路。

张静江襄助革命110万两白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汪静赫

张静江襄助革命110万两白银

张静江

张静江和妻子

孙中山曾说:“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

辛亥革命激荡的人心和牺牲的志士,历史早有描述,至于辛亥革命花费多少,鲜有人细究。曾有人为张静江做了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他对革命的捐款高达110万两白银,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2亿元。

这一天文数字,造就了“革命圣人”张静江。

黄兴不信有这么“傻”的人

1905年的冬天,一艘客轮航行在海上,张静江凭栏四顾。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个瘸了一条腿的富家公子,过的是恣意随性的逍遥生活。虽然身份是清廷驻法公使随员,但张静江将富贾家族的经商才干带到了浪漫之都,贸易生意风生水起。

这一切因一次客轮上的邂逅而完全改变。

29岁的张静江,在茫茫大海上,偶遇了40岁的孙中山。

相差近10岁的年纪和孙中山特殊的“乱党身份”,没有让张静江躲之不及,相反,他大为惊喜,主动攀谈,因为他已久闻孙中山的大名,对其进步思想和革命行动仰慕已久。

孙中山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当得知其身份是清廷驻法公使随员,于是心存戒备,言辞闪烁。张静江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以为我是反对你的,我却是最赞成你的人!”

张静江没有说错,因为早在两年之前,他就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这句话。

1904年冬天,孙中山为宣传革命来到法国。兴中会法国分会几名叛盟者,潜入孙的卧室,窃得同盟会盟书等重要文件,向清廷驻法公使馆告密。若按大清律法追究,孙中山免不了再次蒙难。张静江劝说公使改变主意,并于次日差人将文件送回。文件失而复得,一直成为孙中山心中的未解之谜。

张静江重提这件旧事,孙中山不禁消除疑虑,与这位巧施援手的年轻人相谈甚欢。

分别之际,张静江对孙中山这样说道:“我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这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获资数万,很希望能对你的革命事业有所帮助。你革命起事一定需要钱,你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随时来告知,我一定尽力之所能给你帮助。”

张静江将自己在巴黎的地址告诉孙中山,并与其约定“以后革命事业如果需要款项,可随时打电报给我,为保密起见,电报上不用写数目,只写ABCDE,就可以代替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五万了。”

张静江表达的襄助革命之意,实则击中了孙中山的软肋。自1894年投身革命以来,财政问题一直是最令孙中山头疼的要务。当时,孙中山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向海外华侨募捐,困难时一次只能募集到二三百港元,相对于一次起义动辄十余万元的花销,难免杯水车薪。如今,竟然有钱财从天而降,孙中山一时有些不敢相信。

不久之后,孙中山计划再次在国内发动起义,但经费没有保障,忽然他想起了在轮船上遇到的张静江。当时在一旁的黄兴表示不相信“这天下会有这么傻的人把钱白白地送给你”。孙中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张静江发出电文,仅写了一个字母C,但在几天之后,果真有三万法郎从法国巴黎汇到。自此以后,每当革命款项不足,孙中山都会想到张静江,而张静江每次都能如数将钱寄到。

孙中山对张静江的义举十分感激,曾让胡汉民写信致谢。张静江回复说:“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

1906年3月,张静江加入同盟会,正式成为拥护孙中山的革命党人。随后,他又推荐大哥张弁群、舅舅庞青城等人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后,南浔的革命者大部分是“四象八牛”的富豪,为革命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从此,在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上,张静江一直追随。当年海上邂逅的两人成为了一生的革命挚友。

1923年,张静江因病在南浔家中休养,孙中山闻讯,特地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他做电疗,并写下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让人送到张静江的府上。

1924年底,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病倒住院。张静江不顾自身病体,拄着拐杖去探视孙中山。他每天守候在孙中山的病床前,把每天的病情一天天记录下来,一直记录到孙中山过世。

对于张静江而言,1905年的那次邂逅注定了他此后19年的革命之路。

倾尽万贯家产支持孙中山

张静江以富家公子哥的身份投身当时前途未知的革命,无疑是他人生的一次非凡冒险。

身在海外的张静江一直为孙中山筹资捐款,后来回国后,他一如既往地支持革命。1907年,为了支援同盟会的支出,张静江卖掉了自己在巴黎经营了4年之久并带来过巨大收益的通运公司。

袁世凯复辟后,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急需大量钱款,张静江凭借个人影响力向华侨借贷。1912年7月23日,陈其美率兵攻打上海制造局,护国战争第一枪打响。张静江作为同乡,负责后勤供应,筹措各种军需,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为了襄助革命,张静江后被迫卖掉了巴黎的开元茶店和上海马思南路的6幢花园洋房。1920年,张静江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办证券交易所,继续为革命筹措经费。有专家作了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高达110万两白银。

张静江不但自己参与革命,还积极介绍家乡浙江湖州南浔镇的富豪们加入到革命的阵营中。他将大哥张弁群和担任上海中国银行董事的舅父庞青城等亲友介绍给孙中山,发展为同盟会会员,使他们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为革命输送了大量经费。

浙江南浔加入革命队伍者大多数为家产丰厚的富商,他们的筹资捐款有力保证了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来源。

1912年1月3日,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当时,临时政府财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日常开支难以维持。张静江带头号召南浔的商人捐赠款项,此举使孙中山的临时政府财政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孙中山曾经将南浔镇宣布为“南浔市”,以褒奖南浔商人支持革命的义举。南浔也由此被誉为“民国第一镇”。

1920年2月4日,张静江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其目的也是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筹集经费。

与此同时,张静江还大力资助革命者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当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之时,出版《民报》作为其机关刊物,也是张静江出资编排、印刷。1906年6月,为与东京的《民报》遥相呼应,在欧洲宣传中国革命的思想,使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了解革命、支持革命,张静江出资联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褚民谊等人在巴黎达候街25号发起成立“世界社”,出版《世界画报》;同时创刊发行《新世纪》周刊,并亲笔撰文,紧密配合国内外的《苏报》、《浙江潮》等诸多革命报刊,大力宣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积极创造舆论支持。

张静江的襄助之举,换来了孙中山的友谊和感激。因张静江又名人杰,孙中山始终称其为人杰先生,国民党内都以此来尊称张静江。孙中山盛赞张静江为“革命奇人”,而后干脆称其为“革命圣人”,并题“丹心侠骨”相赠,视之为民国功臣。

仗义公子成财政部长

后人以“毁家襄助革命”来称赞张静江,这种为革命不惜一切的“仗义”行为,在张静江的成长经历中早埋下伏笔。

张静江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一个富贾之家。父母两家家族均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张静江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公子。祖父张颂贤和外祖父庞云矰都是近代大实业家,性格豪放,富有进取心,且热心公益事业,这两位先辈对张静江一生影响极大,从小他就是一位仗义公子。

1887年的一天,11岁的张静江放学回家,路遇火灾。为救一个2岁小女孩,张静江摔瘸了左腿。事后,张静江还向家中长辈提出将南浔落后救火设施更换掉。祖父和父亲觉得他言之有理,就出资从上海购置了当时先进的消防设备压力水带和喷水枪,同时还组织了一支张氏救火队,为镇上百姓服务。

这样的义举在张静江成年之后更是屡见不鲜。年轻的张静江素有侠名,直至日后投身反清运动,为革命倾尽家财,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仗义之举。

1902年,张静江被荐为一级商务参赞,随钦差大臣孙宝琦出使法国。在法国的日子,是张静江最张扬的时光。虽然他患有足疾,但却能轻快地骑着自行车到处游历。这个穿梭在巴黎街头的中国青年,很快将自己家族的优秀传统———“做生意”的奇才带到了浪漫之都。

张静江考察了巴黎的大商场,发现中国货很畅销,但这些贸易都被日本人垄断,他下定决心要与日本人一比高低。1903年,张静江凭借父亲资助的30万银元,在巴黎马德兰广场旁成立了自己的一间店铺,起名为“中国通运公司”。张静江按外国洋行的模式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到法国销售,从中赚取利润,通运公司一时间门庭若市。

当时,国内华人自办海外贸易尚未开先河,只有洋人到中国开洋行,从来没有华人在国外开商行。张静江一时风头无限。他还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开元茶店,陈设非常豪华,成为游客必到之处,后成为巴黎知识界聚会的高级沙龙。

据法国汉学家巴斯蒂所述,巴黎的马德兰广场百余年来都是商业荣盛之地,在此经商的都是一等一的商界高手,张静江可称之为中国大赚法国人钱的“第一人”。

张静江的商业奇才,还体现在后来的从政中。1918年,“讨袁之役”失败,张静江又前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为此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务,唯张所为。”

1928年2月,张静江就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从发展基本建设入手,确立铁路、电气、通讯、水利为国家第一先上项目。亲自选人才、定计划、设结构、筹经费,强调勤俭快捷的办事作风。他仅靠10万元的启动资金,先后办起了南京发电厂、国际无线电台、长兴煤矿、江南汽车公司以及江南铁路和淮南铁路等,1929年还在杭州成功举办了举世闻名的西湖博览会。这在当时的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博览会规模盛大,取得空前成功。张静江在任期间,还奖励实业,大力振兴民族产业。

所有这些努力在与蒋介石决裂后黯然终止。致力于国计民生的张静江与大权独揽、独裁中国的蒋介石矛盾日深。1929年之后,张静江渐渐被架空。抗战爆发后,张静江在国民党内已无实职,他心灰意冷,远渡重洋,最终定居美国。张静江的后半生,在吃斋念佛中度过。1950年9月3日,74岁的张静江病逝于纽约。

一代人杰,就此落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