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看安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看安徽
 

2011年9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十二五”末,合肥市工业经济目标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增加值翻两番,培育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两个2千亿元级产业,努力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解读“合肥速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玲张骅

解读“合肥速度”

合肥市高新区美的荣事达生产线王邦春/摄

2011年,合肥市工业经济一次又一次交出闪亮答卷,一季度工业产值超2006年全年,前四个月工业产值超2007年全年,上半年工业产值超2008年全年。一次次数字的跨越,证明合肥市经济真正驶上了“高速公路”,而其充足发展的动力究竟源自何处?为此,9月中旬,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对“合肥速度”进行了解读。

“工业立市”指引方向

多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对发展工业进行规划设计,将资源、政策和人力向工业集中,形成了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合肥市委每月召开常委会听取工业专题汇报并部署重大措施,合肥市政府建立工业运行、投资、融资三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业发展机制创新的“金字招牌”。在决策和操作的实施层面,全面统筹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加大技改、节能、自主创新的连续投入,公正透明高效运作,实现了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共兑现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7亿元,企业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特别是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激励作用,调动了企业再投入,大搞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热情,企业内生命力由此不断激发。

“转型升级”优化结构

狠抓“转型升级”是合肥市的一大重要举措,其落点准、措施硬。在力促工业转型升级上,合肥市坚持多措并举、五箭齐发,互动叠加:

一是坚持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

二是坚持以“121”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双千工程”技术改造为抓手,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链加工环节向高端延伸。“十一五”期间,引进工业项目2000多个,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3户,造就了“赛维奇迹”、“京东方模式”,“格力速度”和“熔安现象”。

三是坚持走集约型的园区发展道路,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固定资产投资的41%、财政收入的39%由开发园区创造。

四是坚持通过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打好转型攻坚战。目前万元GDP能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五是坚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发挥“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汽车行业产业链协同、家电行业物联网应用研发平台建设,推进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

“服务企业”创造动力

合肥市经信委主任王文松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是最大岗位的提供者,是解决民生之本的地方,经信委就是要做企业的娘家,为企业服务是合肥市经信委的身份证和工作证。”

通过采访记者获悉,合肥市经信委注重发挥“工业立市”参谋部、作战部和统筹部作用,狠抓项目、融资、产销、企业减负、要素保障和产业配套六项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派单”形式限期解决项目推进问题,以“抱团增信”、“银团贷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力打造“企业娘家”和工业“110”,特别是在产业配套服务方面,推动汽车、家电等龙头企业产业链招商,提高核心部件配套率,对于汽车等产业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成效显著。采访中,广大企业认为合肥市经信委服务企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在行动上,是“经得起信任的委员会”。

在全面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合肥市经信委创造的“金融超市”成为全国样板。2008年8月,合肥市经信委“金融超市”(www.jrcs.gov.cn)在全国第一家正式开通运行,目前已具备在线信息咨询、在线申请、企业征信、网上担保、网上融资、金融机构查询数据库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吸引了7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400余种金融产品在网上展示,且都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广泛适用于不同成长阶段、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受到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被亲切地称为“没有大厅的中小企业服务大厅”。

支柱产业龙头带动

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技术改造,着力推动龙头企业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引领支持企业走内涵式发展,争取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内领先行列,实现“在增量中优化,在优化中增量”,是合肥市的主要做法之一。

通过美的、海尔、格力、长虹、三洋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合肥市成为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也成为合肥市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目前仅家电、装备制造、汽车三大产业工业产值就占合肥市总产值的53.9%,其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据悉,上半年合肥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1%,大企业贡献突出。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326户,同比增加89户,完成产值1971.5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对全市产值增长的贡献为84.5%;产值超10亿元企业27户,同比增加3户;超百亿元2户。

新型产业创造奇迹

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肥市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重中之重。通过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合肥催生了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五年的长跑,成功引进京东方液晶器件6代线项目,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合肥因此被确立为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创造了一个项目撬动一个产业基地的“合肥奇迹”。京东方项目的上马,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将大大缓解下游液晶平板电视产业的“缺屏之痛”。

合肥市以龙头项目为抓手,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力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以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6代线为引领,带动鑫昊PDP、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彩虹蓝光LED以及住友、法液空、友达等一大批项目陆续落户合肥。经过精心谋划,赛维LDK太阳能电池、海润光伏、晶澳等一大批太阳能光伏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为龙头,聚集了国轩高科动力、安赛锂能、华霆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25家,合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通过引进芯硕半导体、熔安动力,合肥生产出了中国首台集成电路用光刻机和安徽第一台船用低速柴油机,开启了合肥高端装备制造的新时代。

目前,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百花齐放,以京东方6代线为代表,合肥“平板显示之都”实现“平地起跳”;以赛维LDK、海润光伏为代表,合肥“太阳能光伏三峡”初现端倪;以安凯客车、江淮汽车为代表,开启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天地;以乐凯薄膜、彩虹光伏玻璃为代表,引领合肥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以芯硕半导体、熔安动力为代表,合肥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以量子通信、美亚光电为代表,抢占全国公共安全产业“制高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