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的“优先报号”与百度的“竞价排名”异曲同工。而114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是国企,自创立伊始便头顶“公益”大帽。“优先报号”这种与公益背道而驰的盈利模式,可能使虚假信息泛滥,危害巨大。
“优先报号”侵蚀114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优先报号”侵蚀114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投诉:消费者根据114查号台提供的维修电话维修家电,结果3次上门更换冰箱风扇都没有修好。后经查证,114查号台向企业收取“优先报号”费后再向消费者推荐维修机构。
“我在北京找投资公司融资的时候,对方让我通过114查询资产评估公司。”9月下旬,来自湖南岳阳的一家旅游地产开发公司的王老板向《中国企业报》记者称,“要不是有朋友提醒,我很可能被骗子公司骗走20万元。”
据了解,114查号台在北方由中国联通经营,在南方由中国电信经营,成立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联系方式。近年来,114业务逐渐向酒店预订、机票预订、餐饮预订、企业总机等方向拓展。服务内容上的变化让这个颇具知名度的业务遭到公众质疑。
骗子公司“巧”用114
王老板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报料称,去年初,因缺少流动资金,这家规模不大的旅游地产公司和浙江中盈投资公司北京分公司取得联系。几番洽谈后,这家投资公司同意给以湖南岳阳旅游地产公司以土地资产作为抵押投资2亿元,条件是必须对这些土地进行评估。
投资公司的李经理告诉王老板,资产评估公司由王老板自己找,评估费用也由王老板公司承担。
不过,李经理对资产评估公司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名称最前面要是“中”字。
李经理强调说,他们公司是正规的投资公司,不会和资产评估公司有任何利益联系。“如果你不放心,你就上114查询。114还是很有公信力的。”
于是王老板拨通了114的电话,要求找一家北京的资产评估公司,业务员就立刻给他提供了一家开头即是“中”字的资产评估公司。
王老板虽然觉得此事太凑巧了,但他还是马上拨通了这家评估公司的电话,被告知评估费20万元。
王老板心想“这中间有点不对劲儿”。当着李经理的面,王老板表现出嫌评估费太高、想退出融资的表情。
看到王老板要拎包走人,李经理坐不住了,赶紧上前劝王老板,说评估费其实好商量,他会帮王老板的忙,要求对方打折。
李经理越主动王老板心里疑团越大,他偷偷地打电话向朋友请教。朋友帮他上网查了一下这家投资公司的背景,发现有大量反映“浙江中盈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是投资诈骗公司”的帖子。
王老板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找个理由离开投资公司。
后经朋友指点,王老板发现自己被对方设了一个“套”:对方假装同意投资,目的不过是骗取评估费。为了显示“公正”,故意让王老板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114查号台“任意”找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殊不知,和投资公司联手的资产评估公司早已在114登记备案并优先报号。当受害人通过114查号台查找资产评估公司,首先被“选中”的当然是这家资产评估公司。整个过程可谓天衣无缝,而114则被骗子利用成了行骗工具。
“登关键字”业务不复杂
9月27日,记者以在114查号台登记一家资产评估公司的名义与一位业务员取得联系。这名业务员告诉记者,如果要登记号码,需出示公司营业执照原件、副本以及单位公章。每部电话600元,每年一交,最多交3年。通过审核即可办理“滚动播报”业务。
记者又向这名业务员咨询,如果想让人打114直接推荐自己要登记的资产评估公司该如何操作。业务员回答称这是“登关键字”业务,不过费用是每月1500元,最少3个月一交。
针对骗子公司利用114平台行骗之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114之所以被骗子利用,可能是骗子提供了虚假材料蒙混过关,除了114缺乏警惕,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著名的合同法律师姜世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骗子公司利用114平台行骗,114是否有责任,关键看企业登记电话号码时114是否尽到谨慎审查义务。如果114对营业执照、公章、合作协议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存档,则不应承担责任。反之,则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面对社会公众的责难,电信企业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一起商业诈骗案中,骗子在114上登记了假银行甚至军队的电话,并利用114的权威性取得信任诈骗成功。受害公司认为正是骗子利用电信公司审核不严登记假电话导致公司受骗,为此要求浙江电信公司赔付40%的货款。
绍兴电信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电信公司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审核客户提供资料的真伪,公司只看客户出示的单位的公章。电信方面业务量非常大,工作人员不可能做更多的工作来审核客户资料。
9月2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致电中国联通品牌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骗子公司正是利用了114的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才进行行骗,所以114作为一种公共社会资源,应该严格公正立场。对所有登记入册企业,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决不能成为骗子行骗的工具。”姜世吉表示。
渐行渐远的商业之路
114查号台是一个带有公益服务性质的公共信息平台,长久以来,一直深受公众信赖。然而,如今的114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网上有事上百度,查询电话打114。”这句话一度成为公众了解未知事项的指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竞价排名”制度让百度陷入排山倒海的非议后,“优先报号”也让114陷入一片责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营销专家向记者表示,114的“优先报号”与百度的“竞价排名”乃是“异曲同工”,都是谁钱多谁做主,而不论信息真伪。而114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是国企,自创立伊始便头顶“公益”大帽。“优先报号”这种与公益背道而驰的盈利模式,可能使虚假信息泛滥,危害巨大。
该专家还向记者表示,即使114的“优先报号”没有问题,也应将服务模式调整情况及时公告,让公众知晓114只是提供信息服务的盈利平台。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不同的声音。
有业内人士认为,114“优先报号”之所以引起争议,关键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定位”出现了问题:114到底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还纯粹是一个商业企业?如果是前者,就需要有明确的行业规则和监管制度;而如果是后者,它的第一要务就是盈利。因此,解决114查号台的问题,就应该在公共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重新定位。
据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像我国114查号台这样的机构被称为“公营事业”,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产生明显商业交易,大都会以“违背公信的弃责行为”名义受到追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约束公营事业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