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品牌力量·远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品牌力量·远见
 

2011年9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业向品牌竞争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严晓燕

金融业向品牌竞争升级

在当前的经营转型情况下,品牌建设要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环节当中。金融品牌要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相结合。

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

央视广告有一个叫做“相信品牌的力量”,我觉得这个广告很适用当前的金融业。现在金融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

中国经济崛起为金融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这里面主要讲两个北京银行的小故事。北京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2005年的时候与ING集团有业务合作,他们入资北京银行,成为北京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入资的时候,北京银行应该说非常小,当时的资产质量也比较差,净资产还不到一块钱,是亏损的状态。但是ING当时是在国际排名前十位的金融集团。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差距急速缩小。通过合作或者说引资,使得北京银行与ING两个集团的合作上升到两个城市的合作,甚至上升到两个国家的交往。比如说,去年9月份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欧洲访问时,去到ING集团,并为北京银行阿姆斯特丹代表处揭牌,加强北京与阿姆斯特丹两个城市的交流与往来。今年9月初,阿姆斯特丹的市长带着凡·高的画到北博办展览。用这位市长的话来说,这次凡·高画展是一个自画像的画展,相当于西餐过程当中的一个开菜。因为一年的时间只能办一个小型的展览,要想真正办一个大型的展览必须得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个展览上也打了ING与北京银行的Logo,通过这种合作,北京银行的品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提升品牌的四个主要路径

第一个实践,通过实施战略创新,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北京银行成立的时间相对不长,而且基础比较差。那么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施战略创新,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的时候,根本就提不到有什么品牌,基本上人家都认为你根本不入流。所以当时我们实施的战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个叫化解不良。我们用了十年时间,消化了六十多亿的不良资产,我们都是通过自身来消化的。第二个是引入外资。我们通过引入外资,学习了外方在风险管理、零售银行等先进的理念和做法。第三个是走出去。从2006年开始在外地设立分行,现在9个地方有了分行。和其它商业银行不一样,原来我们限制得很死,只能在城区,现在逐步扩展到郊区和全国。第四个是公开上市。第五个综合发展。我们获得了两个国家级的试点项目,一个是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一个是首批入资保险公司的试点,这两个都是国家级的试点。围绕这些重大的战略,北京银行的品牌得到了提升。

再一个实践,通过强化经营特色来提升品牌。北京银行的经营特色也是根据北京银行的市场定位决定的,我们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当地的市民服务。这个过程中,打造了“小巨人”品牌,推出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服务。科技金融主要是为中关村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支持;文化金融最早突出版权质押贷款,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绿色金融的特色主要是节能贷款。

第三个实践,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四个方面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所以我们也是积极地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北京银行的品牌公信力。

第四个实践,就是与媒体的合作,传播品牌理念。这几年我们也加大了与央视及一些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广告平台宣传北京银行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理念,并且注重与媒体的沟通。

关于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战略层面对品牌建设的思考。在当前的经营转型情况下,品牌建设要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环节当中。二是不断拓展金融品牌的内涵。金融品牌要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相结合。北京银行的理念是真诚所以信赖。三是打造有特色的金融平台。特别是像北京银行成立时间短、区域面比较窄,这样的商业银行一定要有特色。我们的特色就是科技,中小企业文化创意,还有绿色节能减排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