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产业
 

2011年9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风电设备羽翼渐丰华锐风电应诉美国超导,声称捍卫自主知识产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中国风电设备羽翼渐丰华锐风电应诉美国超导,声称捍卫自主知识产权

因知识产权纠纷指控华锐风电的美国超导公司或将面临反诉。日前有消息透露,华锐风电不仅对侵权之说明确否认,甚至表示将适时提出反诉。

在全球风电领域日渐强势的华锐风电表示将通过此举捍卫其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

昔日低调的合作伙伴如今剑拔弩张对簿公堂,超导公司似乎遭遇了真正的“对手”。而分析人士表示,这反映出中国风电制造装备业在自主研发方面逐步成熟,已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跃升至全球有力竞争者的位置。

关系破裂对簿公堂

美国超导公司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14日宣布其正在针对华锐风电采取一系列法律行动,其中包括该公司已就盗窃知识产权和合同违约向华锐风电提起刑事和民事诉讼。

同时,超导公司日前还以华锐风电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为由,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华锐风电表示,公司与苏州美恩超导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27日至2011年1月27日之间共签署了8份采购合同,由超导公司向公司供应用于公司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控核心部件和电控核心部件的备件。

“但因超导公司供应的产品在技术、质量方面均未达到合同要求,在与超导公司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为保护公司及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公司已暂停接收超导公司发出的不合格货物并暂停支付已收不合格货物的货款。”华锐风电指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速度已远远超过美国等一些先进国家。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进口产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自身需要,美国超导依然提供给我们已经相对过时的技术,这是引起此次争端的根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国内风电企业的发展与国外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国内企业还没有大规模走出去进军国外市场前,需要确认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中国风电产业应加快自身知识产权更为细致地法律、法规出台,保护本国企业免受相关法律纠纷。”宋亮坦言。

加快自主研发步伐

2010年,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为90%。2004年,这一数字仅有10%。而200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则起到了助推功效,开启了我国风机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大门。

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表示,华锐风电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和方案,是由公司近800人的研发团队主导完成的,华锐风电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率先完成相关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改造。目前在风电核心技术等领域已申请专利共计170多项。

“但不可否认,国内风电设备技术最初来源于国外。”李胜茂说,中国风电设备从2005年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六年时间,国内企业最初进入风电领域都是以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有购买图纸、授权使用以及合作研发等方式。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和国内风电技术的提高,单纯依靠国外图纸和授权的方式已经慢慢终结,转而进入到了自主创新研发阶段,“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与国外企业合作过的痕迹”。或许这是华锐风电遭到指控的一个因子。

持有同样看法的宋亮表示,由于国内风电多是引进国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未来在相关技术等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将会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国产企业应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自产率,摆脱外国公司对中国风电产业技术红利的掠夺。

李胜茂给出记者一组数据,2010年,国内同型号风机零部件,以1.5兆瓦风机为例,国外的价格是国内价格的2到3倍。而如果是2.5兆瓦或者3兆瓦或者6兆瓦的变频器,国外品牌价格可能是国内品牌价格的5到10倍之多。

“因此提高自产化率对企业的生存有非常重要作用,而且提高自产化率对提高我国风电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李胜茂说。

国产品牌全球占位

据世界风能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新增的风能装机容量为184吉瓦,预计2011年全年新增的装机量达439吉瓦。中国确认其以43%的份额发挥了全球风力发电火车头作用,新增的风能装机为8吉瓦。

“而华锐风电对超导公司如此决绝,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我国风电设备已日渐成熟。”李胜茂分析说。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渐渐占据了世界市场的一席之地。国内生产商已经开始生产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风机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在逐渐完善。单位千瓦造价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目前的4000元以下。

更多风电企业选用中国品牌将成必然趋势。宋亮表示,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高峰时期,同时处于工业技术升级、转化时期。“中国研发一项新技术,再到将其变成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和花费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与中国相比,国外同类设备在吃技术、制造等方面的老本,同时成本高”。因此,随着技术差距缩小、质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会选用中国价格低廉、质量与技术水平与国际相差无几的产品。

“但目前来看,国产设备通常存在使用寿命短、折损率高,部分技术不稳定,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宋亮说,因此短期来看,一些企业可能还是会选择价格相对昂贵的进口设备。

“因为短期内风电企业对风机质量控制力可能会削弱。”李胜茂说,主要原因是我国关键零部件与国外品牌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风电讲究的是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因此维护很关键,因此风机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做好售后服务,能够在风机25年的运行周期内,做足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

“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成熟,中国风电设备技术水平将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宋亮说,届时,中国廉价又具高技术水平的风电设备不仅满足国内使用,同时还将大量出口。这对于中国风电加快与传统电力接轨奠定了基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