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环保焦虑的极端表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杜文
理性看待环保焦虑的极端表达
近日,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民营企业家陈光标高调砸毁奔驰豪车倡导绿色出行,同时建议油价上涨50%以抑制车辆增长。一向特立独行的陈光标此举再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舆论争议,批评和赞同之声见诸各种媒体,可谓毁誉参半。
无独有偶。几乎在陈光标砸豪车的同时,浙江嘉兴海宁也发生了一起有关环保问题的群体性事件。事件起因并不复杂,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和有害气体,损害了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了嘉兴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数百群众聚集在该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说法。虽然事件已经平息,但深层次问题不能不令人深思。
陈光标砸豪车和浙江海宁群体事件,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深入考量,可以发现这两件事情折射出一个问题:当前社会对绿色环保问题普遍感到焦虑,从而导致陈光标砸车和海宁群体事件这些极端做法的出现。
单就污染问题来说,广义地看,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到各种非法添加剂等“污染”的食品和饮品,可谓触目惊心;狭义地看,空气、水和固体垃圾的环境污染亦是令人忧虑。近日出现的康菲污染海水毒死人工养殖海产品事件、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排放污水和有害气体事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仍有很多类似问题没有被披露或正待解决。
无论是环境还是食品污染问题,关乎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个问题引起广泛的高度关注是可以理解的。
诸多迹象也表明,当前一部分国人对绿色环保问题太过焦虑,以至于对当前的绿色环保问题缺乏信心,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以怀疑一切的心态看待中国企业三废排放,怀疑中国的食品饮品。
太过焦虑的这部分人士常常以极端的方式对待污染问题。企业家陈光标砸豪车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绿色环保太过焦虑的行为,通过极端行为来引起社会关注。抛开陈光标“言行不惊人死不休”个人性格因素外,认为陈光标的个人行为是理性表达,那么就是一种理性的极端,是一种焦虑的呐喊和呼吁,甚至是带有歇斯底里的味道。陈光标此次行为招来种种非议也就不可避免。
同样,浙江嘉兴海宁因为企业排污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据媒体报道,在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有人发帖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后据官方说法,这个数据并不是真实的。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确实存在污染问题,但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在理性的情况下解决,完全可以在多赢的情况下解决,也可以有很多解决问题的选项可供选择,但人们恰恰选择了一种不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同样,在绿色环保问题上,人们也应该有信心,应该相信企业、相信我们自己有能力、有办法解决绿色环保问题,没必要为此过度焦虑。
当然,在绿色环保问题上,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不能对出现的问题一再拖延,罔顾民众的呼声和利益,而是应该把问题消弭于无形或肇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