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把企业文化定位为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文化,坚持“铸魂、立道、固本、聚力、塑形”总体目标,推动企业文化由管理控制型向开放融入型转变,由基因驱动型向战略主导型转变,由注重文化建设和管理向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转变。通过构建推动转型发展的执行系统,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引领战略、服务战略、支撑战略。
开滦打造文化“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立新赵金金
开滦打造文化“金字招牌”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作为开滦集团职工的刘金城是幸运的,作为开滦员工子女的刘媛媛也是幸运的。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是全集团平日里最忙碌的人之一。刘金城没有想到,张文学会在8月26日这天来到自己家里拉家常,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并向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刘媛媛表示祝贺。
几天后,唐山女孩刘媛媛将告别这座凤凰城,远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攻读。
在得知刘金城一家由平改迁入新居的消息后,张文学连续用了两个“一定”来表达改善职工生活的决心:“我们一定要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一定要让棚户区的职工和家属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变。”
“基业长青,员工幸福”,是开滦集团的愿景,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开滦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承:新时期凸显新特征
“新时期开滦文化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敢开先河的创新文化、勇于担当的责任文化、为国分忧的奉献文化、百折不挠的拼搏文化和精细规范的团队文化。”开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8月26日这一天,张文学先后驱车前往古冶、唐家庄、林西、赵各庄等地,走访慰问了5户开滦特困家庭。
在2010年首次启动“董事长特困职工救助基金”后,张文学带着第二次启动的2.4万元救助基金,分别送到即将踏入高等院校的5位特困职工子女手中。
像刘媛媛这样的职工子女能如愿入读高校,是开滦文化中“员工幸福”的重要一环。
对于很多开滦人而言,开滦是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开滦息息相关。对于开滦集团而言,关爱员工及家属,是百年开滦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有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0年,开滦集团工会共为64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2.8万元;2003年到2010年,开滦集团各单位工会组织共为794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53.2万元。
开滦作为“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企业,经过130多年的演化、嬗变,至今仍充满生机,屹立于企业之林,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正是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当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的泥潭中缓缓爬出时,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近代企业之一,开滦集团实现了自己的承诺:“矿井不减产、工人不减薪、岗位不裁员”。
在“十一五”期间,开滦集团解决了7970名员工子女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员工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比
“十五”末增长104%;积极构建为员工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进150万平方米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员工住房困难;全面推进员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两热一管”、“两堂一舍”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我们既要共建,又要共享,在和谐氛围中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张文学说。
在各个历史时期,开滦集团都非常重视对企业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在薪火相传中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提炼整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滦文化精髓和文化特征。
开滦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求,既要薪火相传,又要推陈出新。
“新时期开滦文化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敢开先河的创新文化、勇于担当的责任文化、为国分忧的奉献文化、百折不挠的拼搏文化和精细规范的团队文化。”开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用文化支持战略
专家提出:“开滦的企业文化正在演化成一种战略思维。在开滦的文化建设里,战略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这个战略思维是由企业的决策层通过制度、通过管理影响它的团队的。”
在国内大型企业中,把文化产业作为企业战略支点之一的并不多见,开滦集团便是其中一个。
坚持文化与产业对接,将文化产业列入为企业转型的“四大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矿业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矿业文化园区”。目前,开滦集团已初步形成以博物馆为主体,井下探秘游、三大工业遗迹和三座分展馆交相辉映的矿业文化博览园。
跨越三个世纪的开滦,积淀了丰厚的矿业文化,开创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诸多“第一”。“开滦典型、稀有的历史文化,是前辈先贤们留下的重要遗产和宝贵财富,为我们调整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独有的基础条件。”张文学说。
近年来,开滦集团把文化产业作为集团公司“一基五线”战略中重要产业体系来抓,高起点、高品位、跨大步地推进,初步形成了规模,成为开滦企业转型发展中的新亮点。
目前,以工业旅游为核心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工程煤炭工业博览园、开滦博物馆已经揭碑开园,二期工程井下探秘游也已竣工,融旅游与商业开发为一体的老唐山风情小镇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
开滦博物馆自2009年9月正式开馆至今,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综合效益奖”、“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环境艺术奖”等称号,成为了开滦乃至唐山城市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开滦集团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河北省创建的第一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中国企联企业管理宣传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祝慧烨特别提出:“开滦的企业文化正在演化成一种战略思维。在开滦的文化建设里,战略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这个战略思维是由企业的决策层通过制度、通过管理影响它的团队的。”
开滦提出来“现有的物质资源总会枯竭,只有生生不息的文化才拥有不竭的动力”,也就是说他们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比较好地思考了人在企业里的最终价值。而他们提出来“人的价值高于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人的价值是要在企业的整体价值结构里来体现的人和团队的价值。
发力: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表示,在战略转型中重塑企业文化,是一个领导力与执行力并举、知行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建设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要抓住进行文化重塑和整合的着力点和关键要素。
在开滦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企业文化是助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祝慧烨认为,开滦集团制订的“十二五”的规划,强调转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强调团队和人的价值,这样能够使其从对传统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慢慢过渡到一个现代化的、一个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以知识为主体的企业发展方向。
“这种转变,能够使开滦从原来的传统资源型真正迈向能力型,从原来的产业向更高的产业、从原来的价值结构向更高的价值结构转型,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的战略思维。这样一个战略思维除了在高层,我们也发现了在他们的业务层,像最近发展比较快的现代物流产业,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祝慧烨说。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表示,在战略转型中重塑企业文化,是一个领导力与执行力并举、知行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建设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要抓住进行文化重塑和整合的着力点和关键要素。
开滦集团以战略蓝图为导向,提出了“基业长青、员工幸福”的共同愿景;重塑形成了“举力尽责、强企富民”的核心价值观;把原来的战略目标“做精做强”调整为“做大做强”;确定了“说了算、定了干、落实责任抓兑现”的执行理念。这些精神理念的提出和重塑,紧贴战略、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简明扼要,做到了“四好”: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易于入耳、入脑、入心。
如是点点滴滴,显示出开滦企业文化的深厚。在百年开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企业文化更是表现出强劲的张力。在2010年11月开幕的中外企业文化北京峰会上,开滦集团的“特别能战斗”精神获评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开滦集团获评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获评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杰出人物。开滦集团成为唯一获得全部最高荣誉的企业。
9月3日,成都,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11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开滦集团名列第91位。与三年前相比,开滦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跨越了整整200位,成为500强中发展最快的企业。
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名,是开滦集团“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即已实现。接下来,开滦集团将冲击“世界500强企业”。
原河北省省长陈全国在开滦考察时曾说:“看到开滦集团一个包袱很重的老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煤炭在整个企业销售中占的比率降到四分之一,搞现代物流、搞文化产业,转型之路走得很健康,很了不起。”
数字和事实已经证明,对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优秀文化底蕴的企业来说,对有着“特别能战斗”传统的开滦人来说,企业的老,并不意味着退化和迟缓,并不意味着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