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C08军旅企业 上一版3
第28版            C08军旅企业
 

2011年9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脉石晓良的国学传播之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培培

把脉石晓良的国学传播之道

石晓良创制的“三智”系列(即三智·儒释道;三智·合和;三智·儒生;三智·佛缘;三智·道法;三智·道商;三智·儒藏)

石晓良,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1985年毕业于长沙炮兵学院。2001年军转自主创业,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从事文人书画和文人紫砂研究。喜收藏,广交友,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并开始涉足紫砂创意设计。所创紫砂作品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强调紫砂独特的文化韵味,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为藏家所爱。主持设计制作的中高档紫砂系列礼品,赢得众多商业名流和政界人士青睐。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美术观察员,八面来风堂堂主,紫砂书画网艺术总监,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在中国清代文人紫砂界,有个人叫陈曼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他创意设计的“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十八”乃概数,实际有三十八式之多),更可谓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有过半紫砂人效仿,称其为“传统曼生壶”,且乐此不疲。

当下,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和“当代曼生”的文化紫砂人石晓良,率先启动了继陈曼生之后,可以名垂青史的传世名作———“三智”系列国学紫砂壶和“当代曼生十八式”文化紫砂壶(十八也是概数)。然而,在此之前的两年,石晓良做过哪些杰作?他的这些杰作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国学智慧的呢?

对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可执行的、清晰的创业计划和目标,而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他们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极实效、极个人的利益。而石晓良却没有完美的创业计划和目标,因为在他未曾创立八面来风堂前,他的目标很单纯,就是一心想在部队立功、提干。不过,有一点石晓良是幸运的,他能在部队从事自己喜欢的文秘工作,因为工作之余,可以结识许多有学识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自然地,2001年部队退役自主择业后,他顺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创立了可以雅聚社会文化名流的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

今天,八面来风堂这个名字在江南乃至在全国文艺圈都是响当当的。但是,即便八面来风堂编辑出版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书籍,策划组织了上百次文化艺术博览展演活动,在业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都不是石晓良想要达到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点,石晓良的创业算是幸运的,即便没有达到他想要的那种自己也没有描述出来的成功状态,但八面来风堂还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传颂的文人故事。

比如石晓良首度在八面来风堂倡导的“壶画禅语”周末论坛,每周都会雅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在八面来风堂棋琴书画,或诗词歌赋;再比如全国不定期巡回展演的“品茗论壶”文化品鉴活动,让许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以及陶都制壶人和山间采茶人为之陶醉;石晓良联袂陶都宜兴紫砂产业和福建茶文化产业,提出的“壶茶同誉”文化品牌与产业联动,并以此产生的诸多有关当代壶与茶的故事,让许多人为之著书立说,或当闲话流传,并以此感动。

这就是石晓良想要得到的创业目的吗?是,也不是。为什么呢?说“是”:石晓良在尝试用当代各种传媒方式传播中国国学文化。所谓尝试,就是他未曾找到适合自己创业(传播)的方式,在未曾明晰自己一直都想要弘扬伟大的国学文化智慧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尝试,比如他不惜一切代价将“文人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研究,企图在中国文人画深厚的国学智慧中去找到文化紫砂的定义和厚度;再比如他为突破茶文化与紫砂茶具之间“文化与载体”的关系,深层次地提出“壶茶同誉”的历史渊源、文化分量和产业联合等开拓性的文化课题,其目的就是想以茶文化为突破口,以研制壶为载体来研究中国国学在此中的智慧和作用,因此诞生了后来可以名垂青史的传世杰作“三智”紫砂壶系列和“当代曼生”文化壶系列作品。

说“不是”的原因:在石晓良不觉中获得如此赞誉的殊荣之前,他压根就不敢相信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因为创业对他来说,永远都是“跟着感觉走”。石晓良的直觉很灵,也很幸运,但并不是因为幸运就有如此成就的。石晓良常说:“一个成功的人与一个不成功的人,最大区别就是八小时正常工作之外的其他时间,成功的人用于事业的开拓,不成功的人是消费掉有生的时间。”至于石晓良所要开拓的事业是什么?在创立这些文化课题之前还是模糊的。

直到八面来风堂创办五周年之际,也就是在2009年,他有意识地将“一壶道人”以紫砂品牌文化的形式来传播国学智慧,从这年开始,他才懵懂地开启了觉悟之门,走上了漫长的传播国学之路。

就在石晓良一筹莫展的2009年12月,他因在福建武夷山传播壶茶文化,而缘见了当代儒释道三教泰斗(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教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石晓良与他们一并品茗论壶,从此悟道而创制了震惊中外文化界的“三智·合和天下”系列紫砂壶,由此,他正式开启了传播国学智慧的觉悟之门。

有同道说:石晓良创制的“三智”系列(即为三智·儒释道;三智·合和;三智·儒生;三智·佛缘;三智·道法;三智·道商;三智·儒藏等)作品汇天地人之合和于一气,聚儒释道之精髓于一体。此外,三教泰斗特意为此系列作品签名题字,诸多知名学者和全国众多文人墨客更是纷纷挥毫铭文,借着“三智”之创意,一并弘扬和传播中国国学之大智。

截至2011年6月,石晓良创制的“三智”系列作品分别在北京大学、上海徐汇(云洲)、上海闵行(明谷)、福建武夷山、福建南平、福建邵武、福建漳州、江西鹰潭(龙虎山)、江苏宜兴等地巡回展出,其影响和意义将不可估量。佛家有云:“通一道而齐万道,此道即为天道也”,而当人们都在热衷于研究、旁引或借鉴石晓良成功创制的“三智”系列紫砂作品及其派生出来的文化内涵时,带着几分神秘的石晓良,再次一头扎进了传统国学智慧的海洋,开始了下一个旷世杰作的创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