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看安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看安徽
 

2011年8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经济圈形成大企业集群特色

巢湖市分撤改变区域经济格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明张小梅张骅郝玲

巢湖市分撤改变区域经济格局合肥经济圈形成大企业集群特色

王利博制图

8月23日,巢湖市分撤的消息成为合肥市街头最热的话题,许多市民为合肥即将成为大都市而兴奋,一些环境爱好者也表露出对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归入合肥市怀抱后的关切,而投资者和企业均表示: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为今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与合肥市相邻的芜湖、马鞍山两市因体量变大,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中心城市对接合肥经济圈形成

从安徽省地图上可以发现,随着国务院批准分撤巢湖市,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成了合肥市的内湖,合肥市面积从7000平方公里扩展到10000多平方公里,一夜间具备了大城市的发展体量。同时,合肥、马鞍山、芜湖这三个安徽省的中心城市再无任何阻隔,实现了无缝对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肥经济圈。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全市总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与南京、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市相邻。巢湖市面积较大,与合肥市共同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省委、省政府22日发布的撤销巢湖市消息称: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马鞍山市辖3区3县;芜湖辖4区4县。此次撤分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实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徽人士表示,合肥市原本是一个中小城市,经济体量较小,经过近几年发展,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区域狭小的局限,很难向上突破,随着产业转移和中部战略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安徽需要一个具有带动能力的发展核心,国家这次对安徽行政区域调整使合肥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显现。

而今年皖江城市带8000亿元的实体企业投资中,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就占了将近4000亿元。企业需要土地、要建设发展,就必须扩大行政区划,分拆巢湖市后,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大企业扎堆有引领发展实力

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是安徽大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安徽国企之首马钢集团(SH600808),中国水泥巨头海螺集团(SH600585),居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前列的奇瑞汽车、江淮汽车(SH600418),稳居数十年我国叉车头把交椅的安徽合力(SH600761)。在近10年内,国际和国内企业巨头争相扎堆三市,形成了数块发展迅猛的企业集群。

马鞍山市,因马钢而建市,是一座钢城。马钢对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马钢占马鞍山市的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马鞍山市委书记郑为文曾多次向记者说,马钢不仅是安徽企业的领头羊,也是马鞍山的发展基础,虽然金融危机后发展有所影响,但经过长期不懈的调整和转型,现在正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后,城市发展纵深明显扩大,对马鞍山这个工业城市来说,无疑如虎添翼。

海螺和奇瑞是坐落于芜湖市的两个重要企业,海螺和奇瑞不仅在利税和就业上助推了地方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两企业所呈现的引领带动力让地方经济大大受益。海螺和奇瑞不仅在地方建企办厂,而且设立了科研和营销管理机构,使芜湖市的科技水平和各种资讯交流更加快捷,提升了城市工业和商贸水平。目前,海螺水泥已销往世界各地,奇瑞汽车更是在海外建厂,两企业的发展使芜湖市与国际市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合肥市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产业集群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里有家电、汽车、装备制造、轮胎等多个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分三部分,一是本土企业,如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在全国和世界都小有名次;二是外来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有40%以上都在这里建厂,有的甚至把总部都搬到这里。前一段时间格力空调(SZ000651)就在合肥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扩大在合肥的投资规模,并将研发的重心也放在这里,要通过合肥辐射世界。三是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迅猛。科大讯飞(SZ002230)就是一个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的高科技企业,它的发展对合肥高科技产业有很强的标杆意义。还有很多企业和投资者被合肥市吸引,这次合肥市行政区域的扩大使企业和投资者有了更广的施展空间。

科技创新基础好后发优势明显

合肥是典型的科教城,集聚着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投资者和企业都是冲着合肥市的人才和技术来的。安徽省经信委科技处的一位官员说,合肥市已具备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后发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中部六省所独有的。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机遇,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合肥市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已有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60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6家。

我国自1993年开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以来,16年来合肥市有9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安徽省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50%,合肥市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有很大提高。

前一段时间记者在合肥高新区采访时就了解到,近两年来,合肥市高新区大规模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成及在建项目近150项,总投资约700亿元,产业涉及家电、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等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共48个,项目总投资450.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4%。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6亿元,同期增长41.9%,“十二五”期间,实现千亿元目标。

其实,从合肥市高新区就会看到合肥市科技创新的缩影,为什么这么多高新产业会落户合肥,关键因素是这里的投资环境好。一位世界500强中国代表说,在这里发展企业,要配套有配套,要人员有人员,科技创新已扎根到人们的心里,企业办起来得心应手。听说合肥市行政区域扩大后,他十分高兴,认为合肥市将会越来越受到创业者和投资者青睐。

或将解开巢湖治理开发“难题”

这几年合肥市为治理巢湖想尽了办法,记者曾多次采访合肥市环境部门负责人,虽然他们在治理巢湖上尽职尽责,但由于巢湖行政区域的局限,有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长期的环境投入也不均衡,使得治理巢湖成为国家级难题。

有专家认为,此次行政区划将巢湖变成集中于合肥市的统一体,解决了过去因为分属管理、容易扯皮推诿的问题,800平方公里巢湖成为合肥市的肾脏,对巢湖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护,进而综合开发利用湖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合肥市某企业高管坦言,巢湖治理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个城市形象问题,如果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靠在一个发着臭味的湖边,还有谁敢过来投资,优秀能人还能留住?人才都走了,我们的企业还怎么发展,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前途。这次行政区域的调整,使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合肥的企业和市民一定会保护好这片湖水。

也有一些市民和企业界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巢湖成了合肥市内湖,随着城市的扩大,企业数量和人口的增加,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会给合肥市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