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8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菲还漏掉了什么?———再评康菲石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雪

康菲还漏掉了什么?———再评康菲石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

中国的环境问题似乎又到了一个集中爆发期———云南“铬污染”未平,恒山因过度开采“破相”令人揪心,陕西榆林沙漠中出现高耗水的高尔夫球场更让人惊诧。

整个七八月,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关注的目光。于是,相关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能否及时、透明地给予中国公众解答就成了新的企盼。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都有相关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政府必须主动公开,重大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必须主动及时公开。

8月22日,当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时,这个事件暴露的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表现出的迟钝、犹豫、骄傲、得过且过以及对公众环境权、对渔民生存权的极度漠视让人失望。康菲23日就渤海漏油事故再度向公众“表示真诚的歉意”,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在内的6名高管出席。不过对于公益索赔、处置过程是否存在不当、应承担责任等敏感问题避而不答。对于有关赔偿的问题,也只是表示如果收到要求,将“给予考虑”。

教授易中天发表观点说:“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

目前的中国公众,不是不理解企业和企业家在发展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而是在事情出现之后,作为公众所受到的蒙骗和不敬。

当无数次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论坛上看到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演讲、承诺社会责任时,我们真的为这个商业时代的激情感染,为这个可以熬出伟大企业家的环境欣慰。但是,总有另一种破坏性的事件让我们的思维导向另一种疑问的氛围,不得不正视那些问题企业以及企业家所表现出的畏缩、欺骗、狡猾、不屑一顾。

这让我们再一次想起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安全事故现场一次又一次的强调说:我懂,你们不是要钱,你们是要真相。

是什么难住了我们的企业家,以至于选择沉默,放弃“伟大”?

冯仑直言:“美丽的蝴蝶被人关注,是因为熬过了黑暗的独处。”

熬的过程很痛苦,但如果有4种品质支撑就可以做到:毅力、勇敢、包容、智慧。

毅力,就是别人认为痛苦的时刻、看不到光明的时刻,你可以看到黑暗尽头的曙光;勇敢,是勇于牺牲敢于胜利;包容是把所有的恩怨搁在肚子里消化;智慧,是不随波逐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面。

这些品质需要企业家朝夕磨砺。很多事故面前,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心态在发生着变化———

积极认真变为“左顾右盼”。只要历史上没有受重罚倒闭的企业案例,自己就可以狡辩,逃过惩罚,再后无声无息不了了之。

行业地位导致“骄傲蛮横”。出现问题首先想着给相关部门“小恩小惠”。只要政府相关部门不处罚,消费者的呼声可以忽视。

“强企观念”导致不愿意“承认错误”。国外企业认为中国消费者大多注重个人利益,没有公共海洋权益意识,于是强调“这是个别现象”。

这让人想到阿博都巴哈的一个观点:不管什么机构,即使它是服务于人类至善的工具,也可能被人们滥用。使用合理与否,取决于公众意见代表者们的开明、能力、信仰、诚实、认真和高尚等因素。

事实再一次证明,任何大企业、强企业都不意味着永远是优秀企业。我们必须客观、乐观地看到,这个社会的进步必须要仰仗着那些可以“弯腰”前进的企业和企业家。

在这个事件过程中,我们听到了经济学家对自己民族的分析:导致康菲石油傲慢态度的根本是权贵企业毒素持续发酵的结果。这个观点也应和了法律专家的观点“法律以及思想上的漏洞比漏的油还多”。

国际上没有人否认“大企业”、“强企业”应有的尊贵地位。因为“大和强”饱含着贡献、责任、义务、承诺。但是与“权贵”相连,难免颠覆根本,漏洞多多。

在企业被迫“公开透明”的过程中,中国公众的眼睛看到美丽的蝴蝶慢慢枯萎,成熟的麦穗却依然低头迎风摇曳。

事件回顾:6月4日发生事故的B平台开始少量溢油6月21日微博出现相关消息7月1日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回应漏油事故7月3日中海油称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控制7月5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7月11日国家海洋局称中海油渤海油田仍少量溢油8月5日河北乐亭疑遭漏油污染,50%扇贝非正常死亡8月12日中海油就漏油道歉,表示将持续发布事故信息8月16日海洋局将向康菲提起生态损害索赔诉讼8月19日康菲首次就漏油事故道歉,仍未提及赔偿事宜8月22日新渗漏点解释争议,康菲坚称未发生新溢油事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