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追踪内蒙古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追踪内蒙古
 

2011年8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黄河经济带:金三角上的金边

发挥“呼—包—鄂”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内蒙古经济又出战略新构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晓北/文

发挥“呼—包—鄂”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内蒙古经济又出战略新构想沿黄河经济带:金三角上的金边

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王利博制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占全区11%的土地、28%的人口,创造了全区50%多的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被誉为内蒙古经济“金三角”。最近,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呼包鄂率先发展,进而带动西部经济区加快发展,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提出构想

立足新阶段、新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沿黄河沿交通干线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打破地区分割,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集中布局以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优势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最终形成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规模化大型基地,逐步解决工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提高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打造内蒙古西部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带,提升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培育自治区重要的增长极。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内蒙古的决策者们深深地意识到,实施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内蒙古区域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是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客观要求。内蒙古西部盟市作为全区的优势区域,是国家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和呼包银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越,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比较好,有条件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就是要凝聚发展合力,做大做强区域经济,增强西部盟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是完善自治区整体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当前,无论是自治区还是呼包鄂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必须放宽视野,拓展思路,整合经济要素,加强区域协作,变点状拉动为带状拉动、区域拉动,形成促进发展的更大合力。

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互利共赢的现实需要。内蒙古西部各盟市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呼包鄂有条件带动周边盟市发展,而其他四盟市也迫切需要呼包鄂的辐射和带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政策出台

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的39个旗县市区,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包昆纵轴的北端,是国家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域和呼包银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占全区的21%,人口占42%,地区生产总值占62%。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今年还将制定出台《呼包鄂城镇群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突出了富民与强区并重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地区分工协作,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多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重要生态屏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冶金、装备制造业基地,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保护示范区,西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规划以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集中集聚发展。规划强调从国家战略规划角度,将该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呼包银、呼包鄂榆发展的大格局中。在区域内发挥呼包鄂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过于分散的局面,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河和沿交通干线地区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产业布局要以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的产业发展带,从现有的71个园区中选择了22个工业集中区、园区作为该区域重点园区,并确定了园区的产业定位。城镇发展构筑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中心城市,乌海、临河、集宁为次中心城市,县域小城市、小城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

二是突出工业与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强调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双轮驱动。提出工业园区依托城镇布局,避免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脱节,园区不再建设新的生活区,同时保持适当距离,“靠城不入城”。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城市近郊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重化工、冶金等资源加工型产业向沿黄河、沿交通干线工业园区集中布局。新建项目不准新增设排污口和增加排污量,做到“沿黄不入黄”。

三是突出园区产业分工、地区错位发展。规划明确了煤化工重点布局在鄂尔多斯大路、达旗、上海庙工业园区,打造世界先进水平(设备、技术、规模)的煤化工园区;盐碱化工重点布局在“小三角”工业集中区,打造全国最大的PVC生产基地;稀土产业重点布局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世界知名的稀土研发和应用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重点布局在包头青山、鄂尔多斯东胜工业园区,打造西部地区知名的装备产业园区;有色、树脂延伸加工及模具制造业重点布局在包头包铝、九原、土右旗及呼和浩特金山、金川工业园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有色、树脂深加工及模具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布局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盛乐工业园区、鄂尔多斯东胜轻纺工业园区、乌兰察布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领先的乳、绒、薯、番茄加工园区。

四是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延伸、升级和多元。规划明确了煤炭、冶金、化工等产业初级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淡化了总量扩张的目标。同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产业多元、结构优化。

五是突出集约和循环发展理念。规划提出要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循环产业链、循环产业园和循环经济社会。重点打造1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一批产业集群。

六是突出技术创新。规划提出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依托重点试验示范工程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共性技术研发、测试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规划到2015年实现四大目标。布局优化,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57%提高到65%,21个重点产业集中区、园区增加值由现在占西部的49%提高到70%;结构调整,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率从现在的不足20%提高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提高到10%;发展方式转变,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完成国家考核目标;经济总量扩大和民生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