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上演“两广一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秦玥/文
民间借贷上演“两广一高”
由高息民间借贷支撑的民间投资,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但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在今年股市萧条、地产受调控的大背景下,放“高利贷”成了当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今年说私募火,要我说还真不如小贷火,做一个地产融资项目最多也只有50%的利息可以拿,但做不做得成还得另当别论,但‘放水’就不一样了”。一位创投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悄声说道,“现在身边很多亲友在谈论把钱拿出去‘放水’,担保公司也都在明里暗里放贷,现在是收益最丰厚的时节,有些年息高达100%、150%有的是,甚至180%”。
所谓“放水”,即放高利贷。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小额贷款公司一年净收益可以达到1个多亿。全民“PE时代”在今年变成了“全民放贷时代”。
近日,记者从第二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获悉,截至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达3366家,贷款余额为2875亿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接近90%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了盈利。
此外,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总体年化资本利润率为7.76%,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则更高,分别达到了10.7%、15.68%、11.56%。
资金来源复杂:各类企业涉足民间借贷
“广东地区有些注册资金仅1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量已经做到了几十个亿,其背后的资金来源很复杂,有些资金来自地下钱庄和境外热钱,甚至不排除有个别银行将资金转至民间借贷市场曲线放高利贷。”广东省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民间投资异军突起,在各类型投资中继续领跑。其中,广东的数据颇具代表性。
今年上半年,广东内源性经济投资5977.46亿元,增长20.3%。其中,民间投资4138.70亿元,增长38.6%,增幅高出整体投资19.9个百分点,比国有经济投资增速高45.9个百分点。
在民间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异常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
尽管银行信贷紧缩,但是近期广州各种各样的贷款公司遍地开花,而且普遍呈现“高利化”的现象。自2009年6月广东省金融办核准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后,如今扩张至131家,但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在珠三角仍供不应求。
原先活跃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贷款公司,鱼龙混杂,包括各种担保公司、典当行、保险公司,甚至一些没有正规营业执照的组织。其中,拿到了合法身份的小额贷款公司快速成长,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记者随机咨询了8家广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可以放款,答复是很快就可以放款。这与去年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无钱可放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钱从何出来?
据记者了解,广东的很多民企老板可以直接从海外以5%、6%、10%的低息(年利率)拿到贷款,然后转手高息放贷出去,一般40%是底线,60%为正常要价。
更有甚者,有实力的国企也参与了民间借贷。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州担保公司人士介绍:“现在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参与高利贷‘抽水’,他们以6%或者更低一点的低息从银行将钱贷出来,再将贷出来的钱以10%以上的利息放给我们担保公司,中间至少有5%的息差可以吃,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会与一些有实力、资信好的企业合作,这些企业是银行的长期客户,让它们去银行借款,银行利率最多上浮到年息8%左右。我们给这些企业每月2分利,年息24%,除去还给银行的利息,它们还坐收16%的净利。现在做什么生意能赚到这么高的利润?做生意操心劳累还有风险,不如把钱放到我们这里轻轻松松钱生钱。”上述担保公司人员说。
除了有据可查的外资注册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外,尚有大量外资以非公开方式进入内地民间借贷市场。
“广东地区有些注册资金仅1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量已经做到了几十个亿,其背后的资金来源很复杂,有些资金来自地下钱庄和境外热钱,甚至不排除有个别银行将资金转至民间借贷市场曲线放高利贷。”广东省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超出承受能力:民间借贷压垮中小企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50%以上的高息超出了大部分债务人的承压能力,然而,以超出这一标准线从民间融资的小企业老板还是大有人在。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出口加工为主,往年贷款环境相对较好。但在今年宏观调控以来,它们也难逃贷款额度被压缩的命运。
在东莞和佛山等地经营民间借贷业务两年多的朱立峰(化名)告诉记者,这几年向他借钱的人,多来自制造业、房地产业和贸易界的老板。他们平时放贷的年息在30%—60%,如果超过这个年息,也就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广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对中小企业老板来说,今年普遍遇到经营困难,对资金的需求空前旺盛。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其它地方有些小额贷款公司在违规操作,向他们开出更高的利息。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经济好坏与否,从银行贷款都很难,所以,选择小额贷款公司成了唯一的道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50%以上的高息超出了大部分债务人的承压能力,然而,以超出这一标准线从民间融资的小企业老板还是大有人在。
曾是广州某名牌服装老板王某连续一个星期都在联系朱立峰,由于原来合作得很好的客户开始拖欠货款,造成了公司资金链条越来越紧,即使是有单也做不了,终于酿成了资金链条的断裂,希望朱立峰能够贷给他30万元,而他提出能接受的年息是50%。
王老板告诉记者:“我也知道,借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没有办法,也是为了生存。别看我已经借了30万元的高利贷,我认识的朋友有的都借了几百万了。高的利息都有1毛多。”
虽然承认“已经破产”之说,但王老板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破产者。“至少我还有大量的物业。”而他的工厂也只是暂时的、主动的关闭。
在王老板眼中,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总结,尽快转型升级,让企业东山再起。
“这次破产,是我的企业转型升级的二次工业革命。”王老板说,“当前应对危机要做的是,货币与财政政策并用,稳住局面,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保住就业增长,然后以扶持而非强迫的方法,协助制造型企业寻求较高的附加值。”
相关链接 目前民间借贷有“两广一高”之说:面广、人广、利息高。所谓“面广”就是区域、领域跨度大,已从之前的江浙地带扩展至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由起初的加工制造业逐渐渗透到了个人家庭之中;而“人广”是指在放贷人群中,除了传统的民间借贷资本,现在还有银行参与;所谓“利高”是指利息高,在部分地区年息超过100%,更有甚者高达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