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天津报道 上一版3
第12版            天津报道
 

2011年8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天津滨海新区已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按照国家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要求,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使滨海新区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滨海新区:天津的发动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燕丽杨子炀/文

滨海新区:天津的发动机

滨海鲤鱼门

塘沽外滩

开发区金融街

天津,这个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到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却没有了进一步开拓提升的生长点。从地理位置上看,她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00多公里。但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地位上分析,天津却开始在神经末梢处徘徊。使天津从国家神经的末梢走向世界神经中枢的媒介就是滨海新区,这个国家级新区,现在已经成了天津的心脏。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区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48万。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很多专家的眼中,这里所集中的优势,中国没有,世界少见。1986年,邓小平就很有预见性的在这里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字。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期望。

但是滨海新区真正引爆的时间点实际上是2005年。那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天津考察,其后不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升级为国家战略。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第三个可以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十大战役”科学推进

就在天津借滨海新区之势,蓄势待发之时,2007年3月,张高丽调任天津。他提出来的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层联动的新格局,不仅真正启动了滨海发动机,而且让天津抓住了这一难得历史机遇。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滨海新区对天津乃至整个环渤海的带动作用,把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深知,置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置身我国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天津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决定天津的前途命运,牵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全盘,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可谓“新区上,天津上;新区好,天津好;新区快,天津快!”2009年,天津重新编制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天津的发展布局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一主一副”,调整为“双城”,即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都成为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没有轻重之分。同时,提升完善了滨海新区整体规划,确定了“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编制完成了9个产业功能区、11个重点地区和12个专项规划,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来到天津,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天津滨海新区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样高标准的鞭策,至今仍是天津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所在。

在推进滨海新区功能区建设的过程中,天津市也始终以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滨海新区打响了十大战役。在这十大战役中,滨海新区按照未来的布局划分出南疆港区、临港工业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和中心渔港经济区共计十个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就是未来中国经济第三极的载体,也是滨海新区优化提升产业链的平台。如今,滨海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企业来此投资。各个战役全力打造的基础设施“启动器”迅速转化成区域主导优势产业的“吸附器”,吸来龙头项目,聚集关联项目,做大产业集群。

“战役”一:南港区域建设包括南港工业区、轻纺经济区和南港生活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产业、冶金装备制造产业、港口物流产业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总投资将超过80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万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万个。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投产。

“战役”二:临港经济区建设规划面积190平方公里,以造修船、海上工程设备、高速机车等重型成套装备制造为龙头,带动关键设备和配套产品制造,逐步建成我国北方高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战役”三:核心城区建设面积53平方公里,以全面提升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环境面貌为重点,通过持续不断地对重点地区、重点道路及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打造精致、大气、洋气、亮丽、富有现代气息和改革开放前沿特色的崭新城市形象。

“战役”四:中心商务区建设包括响螺湾商务区和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以现代商务、高端商业为发展重点,规划39个项目。于家堡金融区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120个地块,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定位为中国新金融创新实验区。

“战役”五: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战役”六: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包括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港口综合配套服务区“三大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具备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物流加工、商务贸易、生活居住、休闲旅游“五大功能”,目标是建成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区。

“战役”七:滨海旅游区建设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将成为集世界级主题公园、游艇基地、海上休闲总部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年接待能力800万人次。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渤海海洋监视监测基地、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滨海分院、航母军事主题公园、台湾妈祖文化园、宝龙欧洲公园等正在加快建设。

“战役”八:北塘经济区建设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包括北塘核心区、北塘水库和森林公园。北塘核心区面积13.1平方公里,由北塘小镇、特色旅游区、国际会议产业区、中小企业总部及综合配套区、生态住宅区五大功能分区组成,着力打造具有中国北方传统小镇特色的国内外会议举办地和小企业总部聚集区。

“战役”九:西部区域建设包括天津开发区西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和空港加工区三大板块。天津开发区西区是滨海新区发展航天、汽车、新能源等现代制造业的主要载体。渤龙湖总部经济区重点发展总部基地、生态居住、商业商务和公益性公共设施等功能。空港加工区重点建设以空客总装线项目为龙头的航空港湾,以中科院研发基地、扶素生物为龙头的生物谷以及光电谷。

“战役”十:中心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以发展水产品加工、集散、物流和游艇制造、展示、维修、销售为重点。海域作业港区建设泊位14个,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休闲港湾区可容纳大小游艇1000艘。目前,澳大利亚成功集团游艇娱乐项目、鲤鱼门海鲜美食街、示范冷库等已开始建设或建成。

滨海新区“十大战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具体体现。滨海新区建设以“攻坚战”为纲,以“十大战役”为目,在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整体布局,由东到西统筹推进,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十大战役”坚持规划与开发共进、建设与招商同步、功能与产业融合,争分夺秒,科学推动,形成谋划启动一片、开发建设一片、收益见效一片的生动局面。

十大改革全面深化

温家宝总理指出:滨海新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必须抓住机遇,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走出一条大胆改革、率先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争创高端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个主要任务还有,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为了将这个意见落到实处,2008年10月,天津市出台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10个领域的20个重点改革项目和50个具体事项。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为抓手,先行先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三年来,天津通过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区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组建滨海新区新的领导机构,建立统一行政体制架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和两级政府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实行行政审批管理与勤政廉政监督一体化运行。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与效能监察电子网络系统,实行集中审批、现场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申报办理新办法,目前,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天津的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围绕大力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和制度创新,建立统一的保税物流联动机制和联合审批服务信息系统,创新船舶登记制度,开通津台直航货轮航线,单机、单船公司试点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打破了外资垄断,开创了东疆融资租赁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18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和检验检疫机制。开通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实施24小时“一站式”全程通关服务,检验检疫部门推行“三集中”检验检疫业务改革。中新生态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确定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示范和标准。

在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天津滨海新区大胆先行先试。打造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品牌。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融资平台之一。股权投资基金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平台。目前入驻基金306家,认缴资金450多亿元,管理资金1600多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52多个,涉及总金额230多亿元。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增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天津股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新型交易市场相继开业运营,同时开展了外汇交易结算试点和离岸金融业务。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3.6%;发挥国有资本的放大带动作用,坚持开放性和市场化原则,大力引入外部增量资金参与天津国有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做强做优企业集团,整合天钢、天铁、钢管、冶金等4家集团成立渤海钢铁集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由52家调整为43家。此外,在整体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同时,行政管理、金融创新、涉外经济体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都为全国发展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随着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已经基本完成,5月3日,天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明确了今后三年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10个领域的新20个改革重点项目。综合配套改革向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增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和示范作用。

这些改革包括,在金融改革方面,争取建立柜台交易市场。滨海新区率先启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试点。建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健全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扩大在津项目投资。探索设立母基金(FOF)、对冲基金。探索滨海新区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服务项目建设。研究发行商业物业投资信托计划(Reits)。加快发展科技、农业、消费、航运等产业金融,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今年,将全面推进“十大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

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理顺新区政府、各管委会、各街镇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责权到位、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实现“新区的事在新区办”。探索统一的财政预算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加快建设街镇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运行机制。

在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的有效形式,完善土地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在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分配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实施医疗重组计划,大医院资源向街道延伸,整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在推进金融创新改革方面,搞好股权、排放权、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建设,引进培育金融控股公司,促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加速聚集,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人民币境外投资等改革试点,吸引更多融资租赁、保理机构落户。

在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扩大国际船舶登记、离岸金融、意愿结汇等试点规模,建设航运交易所和配套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通行做法相衔接。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加快推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二元并轨,稳妥推进撤镇建街和撤村建居。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革方面,围绕做好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在推进国企改革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建立国资监管政策体系,加强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着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引导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支持非公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中华民营经济园区的开发建设。(下转第十、十一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