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津南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燕丽/文
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津南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天津津南区
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新概念。天津市津南区的探索与实践,就显示出这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生机与活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天津市津南区区长李广文。
记者:“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同时津南也是天津市最早迈出探索步伐的区域,实践证明,这一创新型的发展模式使津南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当前,不少地区面临着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如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津南的探索带给我们新的启示。津南是如何走上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的?
李广文:津南区是天津市的环城区,是全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十一五”时期,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总量由全市18个区县的第二梯队跨入第一梯队。
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书记张高丽提出的“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要求,积极推动海河教育园区、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区、农业产业区“四区”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到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3.4倍。财政收入是“十五”末的4.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末的6.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十五”末的1.6倍。2010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55亿元,增长近10倍。
记者:“打基础、促转型”一直是津南推动区域发展的着力点,请您介绍一下津南“打基础、促转型”的具体措施。
李广文:这五年来,特别是市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认真分析了区情区况以及周边环境,提出了“东进西联,南生态,北提升”和“九三四一”发展目标以及出奇招,打快牌,巧借力,谋发展的思路,奇就奇在对资源稀缺性和惟一性的占有,引进大学城;建设全国职业大赛永久赛场以及引进体育国标舞蹈超级巨星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拳击组织WBO,天津市惟一一个民营企业基地等项目,这些举措使我们跳出了红海的竞争进入了蓝海,有别于其他的区域。
记者:为实现这些战略和目标,津南采取了哪些战略措施?
李广文:一是提出三借,即“借脑融智、借力融资、借势发展”,搞了“新南南合作”(即:津南与南开大学的合作),聘请百名博士当村官,聘请京津两地的经济和各方面专家作为发展顾问,引进了金融机构等等。二是树立了几种意识,即成本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发展他人就是发展自己,这些理念得到树立。三是开展了整体规划,按照“高标准的规划、高水平的建设、高质量的管理”的要求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对全区的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规划,制定了建设的原则,提出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规划标准,同时彰显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例如小站示范镇的建设,就彰显了津徽文化、津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四是充分利用并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出了“潜在的资源显性化,显性资源的资本化,有限的资本效益化”。比如天嘉湖,原来是津南的水库,经过规划,建成世界五大洲格局的星耀五洲项目。五是在产业发展上提出“精一强二兴三”,“精一”就是把第一产业农业做好,打造好设施农业、品牌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强二”就是要做大做强工业,二产在于打造载体,设立门槛,限三引三,就是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入,引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项目。对经济实体实行标准,即每亩投资强度必须达到200万元以上,产生的税收每年每亩在20万元以上,每亩土地可安置的当地就业人员要达到20个以上,至少创造20个就业岗位。对老企业采取腾龙换鸟、嫁接改造,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兴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津南区的五张名片,促进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六是打造环境美化津南。提出“人人是环境,处处是景观”的要求,连续几个大干150天、大干300天,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特别是在水环境的治理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几座污水处理厂,铺设网络管道。由于津南区地处海河中下游,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具备城市和乡村的湿地景观,因此我们提出“水画津南”的理念,即以水为笔,美化津南。七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我们始终坚持让“农民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的整合改造原则,使失地农民享受“三金”,即租金、薪金、退休金。核心目的就是让昔日的农民真正过上城里人生活。八是发展“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大项目、好项目,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格局;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亿元楼宇”,提升高端服务业的水平。九是组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制定了一整套“借、用、管、还”的融资管理体制。同时组建并引进了数十家担保公司、基金和金融机构。特别是津南自己的盈信担保公司,运营四年来,提供的担保总额近10亿元,没有一分钱的呆死账。十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要像干自己家事、像给子女操办婚事那样去干好事业,形成风清气正,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局面。
记者:结合津南的发展,请您总结一下建设创新型城市,其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哪些方面?
李广文:一是科技驱动,二是文化驱动,三是生态驱动。科技驱动是指随着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资源的移入,科技资源的聚集成为科学城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科学城集聚的科技资源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公共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将成为科学城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极核,汇集高端科技人才,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将我区建设成为天津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新兴城区是津南的必然选择。
文化驱动是指创新创业文化驱动科学城建设,科学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始终贯穿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这种城市文化成为推动知识创新、财富创造和高端人才聚集的重要力量。我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海河教育园的入驻和天津新的城市功能中心的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创新创业文化也将成为津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这一驱动力促进津南科学城的发展,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传统创新创业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第二,新引入文化的内化和提升,并使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生态驱动是指对我区固有的景观保护与开发,这不仅关系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更关系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前者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商务环境是科学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文化、旅游、商务等服务功能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记者:通过津南的探索实践,您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如何理解?
李广文:我认为,首先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是为了让城市的居民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更高更好。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创新型城市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二是创新型城市不仅仅是企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包括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等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企业与产业的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部分,而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要搞好产业发展,同时必须关注城市的方方面面。所以是全方位的创新,以此与之相配套。三是城市的创新,政府是创新型城市的参与者,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初期,政府是主要的推动者和保障者,因此,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必须具备创新型的思维、创新型的理念、创新型的技能和水平,并且要下大力量认真地组织协调好。四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而且还是地区的企业、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五是在创新的工作中,企业家需要有冒险的精神,而政府在任何时候都要相对稳健和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勇于担当与冒险精神是有区别的,例如,无锡尚德,当年如果政府不给它注入资金,就没有今天的尚德。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还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新概念,我们要注意不能一哄而起、一刀切,遍地开花,要看是否具备条件,应当相对集中选择一批已经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地区首先开展,以节约社会资源,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讨研究,取得经验,加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