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调查
 

2011年7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绩滑坡:李宁转型剧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昌成/文

业绩滑坡:李宁转型剧痛

盘踞中国运动品牌头把交椅长达9年的“李宁”正重重地从这个位置上跌下。

近日,李宁公司发出盈利预警称,根据目前订单价格,公司2011年整体销售收入将同比下降5%左右。同时,因为加大渠道改革力度及加快存货清理速度,预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将从去年同期的12.9%下降至6%至7%。

麻烦不只如此。就在李宁公司发出盈利预警之时,其股价随之大跌15.77%,创27个月以来新低。据香港联交所股权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和澳洲联邦银行此前共减持李宁公司股份涉资2.067亿元。

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李宁一年前开展的品牌重塑、转型升级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这家公司正在经历的阵痛是众多中国公司都在经历的。只不过,这种痛对于李宁公司是“剧痛”,对多数公司是“隐痛”。

试图摆脱模仿的李宁:海外市场营业额仅为1%

模仿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寻求改变是李宁一直在努力去尝试的。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一直以来,李宁是民族品牌的骄傲,也是本土企业对抗国际一线运动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的中坚力量。然而,一个尴尬的问题一直盘旋在李宁高层的眼前:山寨和抄袭。此前,李宁的标识都被诟病为模仿耐克,而口号“Everything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也被认为与阿迪达斯的“Nothingisim-possible”雷同。

体育用品分析师许云峰认为,李宁做出的战略调整是出于最本质的考虑,要致力于做国际化品牌,首先就要摆脱模仿别人的嫌疑。

不过,差距也是巨大的。目前李宁约99%的营业额仍然来自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为李宁贡献的销售额仅仅为1%。这个数据也表明李宁在国际市场的弱势。2009年,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为103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销售额达938亿元;耐克全球销售入账129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达到1198亿元。而李宁当年销售收入仅为83.87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李宁的品牌老化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麻烦。此前,李宁聘请专业机构调查品牌现状。调查结果是,消费人群中35岁至45岁之间的消费者占了50%。为了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延长品牌生命力,2010年三季度,李宁更换了广告语、标识,并重新定位,将消费人群锁定为“90后”。

事实上,李宁正逐渐被视为不够年轻的品牌。早在2004年,李宁在接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案例中心访谈后,李宁品牌老化的话题就引入了光华MBA课程的讨论中。

但其后的几年,内需市场的自然增长,掩盖了品牌定位问题。对于一家享受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这还不足以演变成为一个问题。“李宁存在一些问题,2008年左右就该凸显的,只是当年奥运火炬传递,2009年营业额赶超阿迪达斯,让这些问题都掩盖了。”一位李宁前员工曾这样表示。

李宁公司反思品牌重塑失误三大原因

在寻求转型的过程中,事态的进展并没有如期展开。

由于李宁一直在专业运动和运动时尚两个方向摇摆,遭遇了来自两个领域顶级杀手的狙击:专业运动领域的耐克和阿迪达斯,运动时尚领域的KAPPA。

乐途是李宁用来对抗KAPPA而收购的外国品牌。由于过于追求扩张速度,乐途从产品概念设计到上市仅仅只用了3个月。而此时KAPPA已经成为运动时尚领域的参天大树。

结局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2008年,乐途亏损1240万元,2009年亏损7691万元,2010年更是达到1.12亿元。

而“90后”的品牌定位更是出现了严重的表达偏差。广告人员试图通过创意,表达出李宁虽然不了解“90后”,但有意重新沟通、蓄势改变的开放状态。另一层含义是李宁公司1989年成立,是一家90后公司。无疑,新广告播出之后,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成了:李宁正在抛弃70后、80后的消费人群。

在今年的年报发布会上,李宁公司行政总裁张志勇表达了品牌重塑失误的三个原因:目标客户群增加不多、新LOGO和广告创意转化为消费者的直接认知不够清晰、新标产品配货不迅速。

不过,变革对李宁来说,依旧是一种必须的选择。就在李宁公司发出盈利预警报告当天,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李宁特意从香港发来了“致员工信”。他在信中强调称:“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主动变革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并全力支持CEO及管理层为达成变革目标所设定的实施计划。”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