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品鉴
 

2011年7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美的艺术盛宴———李宝林山水艺术展与研讨会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董菁/文

壮美的艺术盛宴———李宝林山水艺术展与研讨会纪实

《祁连风骨》192cm×133cm 1996年

《疆山铁铸》178cm×94cm 2008年

《莽原奇峰》96cm×73cm 2001年

《雪域图》68cm×68cm 1994年

《山魂》62cm×65cm 1995年

《墨染疆山》182cm×101cm 2004年

《山曲图》68cm×68cm 2011年

6月3日,在李宝林上海画展热烈举办的同时,“李宝林艺术研讨会”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展开了激烈又深入的研讨。40多位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共同深入研讨了李宝林的艺术成就,从根植传统到保持开放心态,从现代精神的诠释到对中国笔墨语言的深刻理解,从李家山水到远溯宋元的对接,从人格与风格的统一到人山合一的精神境界,从生死刚正谓之骨到金石入画的进一步强化,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对李宝林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充分地肯定。

这次展览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当代中国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一是李宝林的创作较之前辈幸运地脱离了当下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更加贴近艺术本体层面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层面。他所作不是简单的传承发展,而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实践纯正的文化血脉与当代文化的对接,更重要的是这种意义得到了普遍的共鸣。二是地域性的审美判断没有绝对的鸿沟,实际上雄强的、浑厚的、博大的审美取向和秀美的、清新的、雅致的审美趣味之间,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两面。一阴一阳谓之道,两者不可或缺,只是南北各有偏重,展览的热烈反响和成功举办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三是李宝林作品中的创造性、闪光点和高度,有文化含量和时代意义,不失为大写意山水画的典型个案,名符其实堪为当代山水画的大家和领军人物。

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宝林是当今画坛的重量级人物,李可染得意弟子,河山画会会长,是开创了西北大山、大水、大写意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他开拓的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主要是厚重、痛快、崇高、悲怆,刷新了山水画的面貌。这个精神内涵是别人没法比的,因为没有这种经历,他画的不是古人常画的中原跟江南,他以大海的胸怀画大山的宽厚,以大海的波涛画大山的起伏,他的山坚凝而持重、泼辣而浑厚、奇崛而苍浑,画的是大西北大山的粗犷,历史的厚重,宇宙的浩瀚,星空的皓莽,有永恒感但是不失时代之光,有悠扬感但是有生命激荡历史的回声,有生命撞击大山的回响。最明显的是他画的不全是地球人的景观,像是地外的景观,是一种博大的感觉。他的独到之处是发挥了艺术的另外一个功能,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表现自己在大自然里独特的感悟,发挥艺术的独特,既不是宗教的也不是科学的,是艺术本身能做到的那种把握世界的独特作用。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宝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攀到大家都认可的一个高峰。他虽是可染先生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但在创作上没有完全照老师去学,他从大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去处理画面,慢慢形成了他艺术里大写意的“大”的气概。他非常注重大写意的简练,不一定是模山范水,但是非常传神,有一种叹为观止的博大、厚重,一种超自然的力度。再有他品格非常好,现在美术界媚俗、讨巧的风气很盛行,很多江湖气和市井气的人物,有人喜欢这个东西,可以卖大钱。但是宝林不是这样的,他始终尊重艺术的规律、艺术的精神,他的格调是高的,非常好。他的画这么简练大气,好就好在笔墨精神上特别突出。

刘国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我想在当代我们讲山水画绕不开李宝林,他是一个让人们常常记得的画家,会在头脑中留住的一个画家。他的画细想一下可能有些特别,不同于他的老师,也不同于他的同辈。给人们以心灵撞击———这就是他所作的贡献,他做出的努力。他的画简练而不简单,单纯而不单调,某些画有单调之嫌,但优秀之作绝对是精品,有些精品是我们当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若干年以后我们仍然会感到它有无比的价值。另外,李宝林从在军队时的一个人物画转型到现在今天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丝毫不造作,所以他的画很自然大气,但是也很细微敏锐,层次非常丰富,那是高水平的人才能做得到的,画境也在慢慢演化。

李小可(李可染之子、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宝林是我父亲非常喜欢的学生,因为喜欢就特别希望他到家里来,跟他来了解一下当代美术界各个时期的一些美术动态和情况。我觉得“大山回响”这个展览题目特别贴切,凸显了他的绘画带着宝林本身的一种对东方文化、对美术界山水画的文化责任,这是他多年来所做的一件事,包括成立河山画会,包括招收教导了众多学生,也包含举办的系列的大山回响展。他的大写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需要各种条件来支撑,这种条件是对传统的多元理解、对生活的体验,也包含了对视觉结构的抽象的一种理解。他的山实际上是他把客观的山和他心中的感觉与笔墨语言结合起来,所以产生了自己的大山,而这种大山实际也是体现他心理状态中的一种苍茫、一种圣洁,其中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这三者他结合得很好,他的艺术语言是他在反复实践中产生的,从开始可能不那么复杂,线还是比较简单化,但经过锤炼后不简单了,感觉非常浑厚。他也是李可染基金会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领导,为基金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对我们后面的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李宝林的山水画里可以清楚地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他的画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的一个范例、一个典型或者一个缩影,他的山水画创新就体现了对于走向现代与回归传统两种趋势的整合,对传统意识元素与现代艺术元素的整合,整合的传统艺术元素主要包括写意精神与金石笔法,整合的现代艺术元素主要包括个性表现与形式简化,强调简练和表现性。

凭直觉感到李宝林的很多山水画都像一堆黑色结晶体,有棱有角,黑中透光,好像大刀阔斧开凿出来的墨玉矿石,未经雕琢的浑金璞玉,所以叫他墨玉山水,因为轮廓线条清晰坚硬,规角外露,所以又叫硬边山水。这和西方的硬边艺术大不相同,凸显在他的硬边山水保留着抒情氛围和山水意象,保留着金石笔法和画家个性。而西方的硬边山水往往缺乏个性情感,纯粹是抽象构成的符号。李宝林的画也不完全是尽善尽美,他有时构图比较松散,有时笔墨比较分散,凡是充分发挥金石笔法特长的作品,个性就鲜明强悍,凡是减弱金石笔法或只用墨染的山水,个性就模糊些。李宝林的山水画给人的总印象是个性鲜明而强悍,具有康有为推崇的南碑与魏碑之美,魄力雄强,气象浑厚,这也正是画家自己灵魂的写照。“大山回响”表明了画家对自然的敬畏、对大师的崇仰。

安远远(文化部艺术司艺术处处长):中华文化五千年之所以没有断掉,就是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质朴的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苦难,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有经历世间的不公平的待遇,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却没有化作一种愤懑,而是把它化作一种“却道秋凉好”般的秋风,冷静地、执着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李老师的作品就是把大海深处的孤寂和苍茫化作内心深处大山的交响,他呈现在这个世界上的黑白的笔墨既有师承,又有特别明确的现代语言方式和图像方式。这种图像方式实际上是他把自己对山的那种感情,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生命本质的朴素的感动,用自己史诗般深邃的、意蕴深长的表述抒发自己的个性,在那种冷峻的山岭里,还传达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善意。从李家山水多样的雄浑山脉和山峰的林立,我们看到了对中国山水画更好的继承。

唐辉(荣宝斋出版社社长):李老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他对年轻人的关心,他身上带有很多当代艺术家不具备的特有的亲和力,他是当代最受尊重的山水画大家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他的作品厚重大气,但细节不够,我非常反对这个观点,什么叫细节?细节是绘画作品完美程度中所包含的一个必备条件,他不是需要拿出来去点评的,点评的阶段是很初级的阶段,我们看到李老师作品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完美的程度,给大家真正的一种感受,所有的细节包含其中所有的点线面,所有的构成,所有的一笔一墨,都是有细节的,都是有内容的。近些年李老师还有一些改变,篆书写得颇有白石的遗风,非常朴拙、浑厚,写得极好,从字里又返观他的作品,感觉是字跟画的统一,完美的结合,这也是近期达到的一个高峰。

赵振川(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山水画有很多传统的深刻影响,但是在宝林的画里解决得比较好。尤其是他的结构,他有自己新的结构主义的东西,这点很难。感觉到他结构的东西尤其是画黄河雪景的《河曲雪霁图》,对黄河边进行了新的结构剖析整理,这个过程对大自然、对对象进行了新的组合和梳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画家很重要的思考的过程,会看到在绘画里的一种追求。那种立体的像拿刀切出来的一块一块的、横线立线、大空白小空白,这种结构处理得非常好。宝林兄在山水画的探索上的确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面貌,这是值得祝贺的,更是值得学习的。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今天谈谈山水画的格调,看了宝林的作品直感到八个字:庄严肃穆,浑厚苍茫。他画出了当代艺术界的强音,就像原子弹一样很有分量。他原是军队一个很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到后来又变成很有成就的山水画家,现在75岁了,他对中国美术界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他在画画的同时还写了很多文章,对乾嘉学派、金石画派,包括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都做了深入地研究。他从主观上是完善自己的艺术,加强自己的修养,在客观上,现在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山画会的会长,有学术带头人的性质,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一个核心人物的感觉。他的画让人看后觉得艺术不是一杯美酒,却是一杯苦茶。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很喜欢天书的东西,花花绿绿、软不囔囔的东西,赏心悦目的东西,宝林的画不属于这样。他是真正生死刚正谓之骨,他的东西是很“老”,东西艰涩,没有人这么画,但里面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天才之光。看上去很狂乱,但里边有艺术的规律,所以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中的十美,也是符合宝林的。看宝林的画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他曾说中国画要保持几个“性”:民族性、文化性、当代性、艺术性、个性。他很善于思考,这些对大家很有启发。

王学辉(山西画院院长、山西美协主席):李老师的画特别纯,他的纯就是他每幅画的形式感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很纯的地方,还有一个纯的特点是他没有画一个具象的、具体的小景,他画的是大山水,他心中对山水的一种大的爱。我们有时候画山水,都是很具象的,比如说一个庙、一个亭子、几个树等等,都非常具体,这一点在李老师的画中没有看到,看到的就是他对整个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具体的和他心中的一种大爱的山水。再一个就是颜色,他画的颜色很少,也非常纯,他一般的画上是没有颜色的,有也就顶多一两种色彩。李老师人也很纯,他在艺术上有很好的追求,有丰富的情感,但是在其他生活的方面,他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他想的是怎样能把艺术发展到一个至纯至爱的地步,所以他的艺术才能有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愿李老师在艺术上再上新的高峰,在发展李家山水的道路上给我们树起一个更好的、更新的榜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