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政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政经
 

2011年7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廷乙表示,原来提出来的名品进名店,由于企业和商场归属不同的部门主管,协调起来困难很多,情况不容乐观。从“名品进名店”到“名品建名店”,既是一种渠道创新之举,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政府推“名品进名店”模式遭质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昌成/文

政府推“名品进名店”模式遭质疑

没有北京浙江名品中心的落地,竺海钢的“北上”计划至少还要再等待两年。

作为宁波汉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竺海钢此前一直在海外拓展市场,经营汽车零部件业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就一直没有缓过劲儿来。”

竺海钢最终决定调转船头开拓国内市场,并联合浙江大学共同开发健康寝具。由于是新品、新技术推广,加上知名度较低,竺海钢的渠道拓展一直进度较慢。

“有政府的背后撑腰,众多企业‘抱团’入驻浙江名品中心,至少可以解决可信度的问题。”竺海钢表示。

名品进名店

竺海钢提及的北京浙江名品中心,已于6月18日正式落户北京。

早在2010年12月13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在北京建设浙江名品中心项目,并同意省财政给予资金扶持,浙江各地市也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入驻中心的本地区名品企业。

实际上,这也是对由工信部、商务部联合推动的“名品进名店”活动的一种“升级”。此前,商务部推荐100家全国重点商场,以求逐步解决国产名品进店难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品牌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各级政府部门所要打通的,是民营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渠道难题。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政企合力共渡难关,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

据悉,“温州名购”项目自立项以来,温州市政府对每“攻”下一个大型百货商场的“温州名购”,给予200万元的推广宣传经费,并给每家入驻的企业补助5万元的专店专柜装修费等。

不同于“温州名购”落地大型百货商场的模式,北京浙江名品中心完全是一个独立单体店。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周日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虽然此前也有不少县市级的企业或地方政府进行过区域品牌的集体运作,但北京浙江名品中心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所有入驻企业将免除一切租金和管理费用,合同期限是3年。“每年可以节约租金费用50—60万元。”竺海钢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有了政府信誉的支撑,对产品的销售也有了很大的促进。”

名品建名店

2010年年初,当时身为上海凯盛家纺公司的北京总经销葛可明,再也承受不住商场的折磨,他太想摆脱商场扼喉的局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葛可明投资200多万元,在北京四季青桥附近的百安居租了3600平方米的陈列大厅,自建家纺渠道,吸收其他渠道孱弱的家纺品牌,从而成为渠道真正的主人。

对于企业自行组建专业卖场,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樊廷乙十分认可:“原来提出来的名品进名店,由于企业和商场归属不同的部门主管,协调起来困难很多,情况不容乐观。名品建名店既是一种渠道创新之举,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认为,名品进名店的关键是“门当户对”,平等互利、风险共担是前提。品牌与商场是平等的,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但当下的商场与品牌似乎都对对方有诸多不满:品牌认为商场进场条件苛刻,而商场则认为品牌与自身不对位。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就坦言,商场作为市场主体,不可能不考虑利益,就算品牌进去了,营业额达不到商场指标,一样会被淘汰掉。

包括“温州名购”在内的“名品进名店”模式也由此遭遇质疑。

“政府是前期的组织者,行业协会是参与者,长久操作的重任还是落到了企业头上。但‘温州名购’涉及的企业众多,谁站出来运营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大企业希望得到控制权或者直接组成专业运营团队,但是没有人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股权不清晰,或者不能完全控股操作,任何企业的参与热情都不会高。”前期投入极大热情的一位企业家如是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