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1年7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外商投资诈骗调查

涉案金额估计数十亿元,集中于京沪穗等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陈青松实习生王苗/文

涉案金额估计数十亿元,集中于京沪穗等地假外商投资诈骗调查

王利博制图

骗子公司打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幌子,勾结不良评估、律师、担保等中间机构,抓住受害人急于融资疏于防范的心理,以收取“评估费”、“商业计划书”等名义联合欺诈,骗取企业大量融资费、手续费,让原本就缺乏资金的企业雪上加霜,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湖南岳阳经营饲料厂的王老板遇到了大麻烦。

他在湖南和北京之间来来回回折腾了五六趟。当50多岁的他再次走进北京朝阳区尚都国际中心时,没想到先前去过几次的办公室已是人去屋空。保安告诉他,那家外资公司两周前就搬走了。

王老板马上给投资公司项目经理张经理打电话,电话通了对方却不接听。他一遍又一遍地按重拨键,对方最后干脆关机。

头伏天,站在北京街头,汗珠一串串从王老板的脸颊上淌下来,“怎么办,对方躲着不见,我身上带的钱不多,总不能露宿街头吧?”

王老板不是向《中国企业报》反映受骗上当的第一人,之前记者就已接待过好几位和他有着类似经历的外省市私营企业主。

遭遇“外商投资公司”诈骗

交十几万元做了评估报告,项目企业以为可以得到资金了。不料投资公司开始借故拖延,不是投资公司决策层在世界各地出差人凑不齐,就是项目企业管理不规范需要整改。最后干脆说国外总部认为投资风险太大,决定不做了。

大概在半年前,王老板所经营的饲料加工厂遇到资金困难。就在他束手无策时,无意间在一份全国性报纸上看到一则“有资金找项目”的广告,有外资的也有中资的,名头都很大,不是“国际”就是“环球”、“世界”。

几经选择,他选择了北京的“美国富国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联系上一名姓张的项目经理。电话里张经理非常热情,告诉王老板把他公司的营业执照、项目情况等传真或电邮过来。

不出3天,张经理告诉他:“你的项目非常好,我们非常看好,符合国家的产业规划。”

到北京后,王老板来到尚都国际中心写字楼。他看到楼里插着中美两国国旗,墙上还挂着老外的照片。公司的画册让他印象很深:“是一家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业,集投资融资、商务交流、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国际企业集团”。

很快,双方签订了《合同意向书》。张经理说这个项目需要考察,请王老板给投资公司发一份邀请函。考察费用由项目方承担,三星级以下宾馆不住。算上机票、住宿费,王老板一下子就付了近2万元。

项目考察很“成功”,张经理回北京后很快给王老板发来一份传真,告诉王老板项目通过了。高兴的王老板于是按要求又到北京洽谈,双方签订了“投融资合同”。

签订合同后,张经理突然对王老板说,需要王老板到指定评估机构做一份《商业计划书》,同时还说投资公司不参与这件事,但会“帮”王老板向评估机构争取最大的优惠。

王老板没有多想,为了早日融到资,东拼西凑6万元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不料,张经理又提出国外总部还需要项目方做一份中英文版的《资产评估报告》,当然,也必须到指定的具有涉外资质业务的公司做才能通过。王老板没有选择,只好又借了10万元做《资产评估报告》。

做完报告,王老板并没有拿到资金。对方开始借故拖延,不是投资公司决策层在世界各地出差,人凑不齐,就是说王老板的企业管理不规范需要整改。这样一晃就是一个多月,张经理最后干脆告诉他,现在国内饲料加工行业不景气,国外总部认为投资风险太大,决定不做了。

这下王老板急了,赶紧再次来到北京问个究竟,没想到却是人去屋空。

王老板在做评估时也产生过怀疑,但他问张经理为什么要聘请投资公司指定的境外专业机构撰写,自己去找行不行?张经理回答他说:“一是中外会计准则不完全一致;二是外国对中国境内的企业机构资质和信用不认可。”一席话让从没有接触过外资机构的王老板云遮雾罩。

骗子公司联合作局黑幕

骗子们正是利用国外注册公司对注册资本的低门槛限制,在国外申请注册一家正规公司。目前活跃在国内的不少外资投资集团,很多都是中国人注册成立的。他们利用国内企业不熟悉国外情况,又急于融资的心理,实施诈骗活动。

7月12日下午,记者试图联系富国国际北京代表处了解情况,拨打联系电话后却提示是空号。随后记者又赶赴王老板去过的尚都国际中心,发现两个办公室居然都是另外的公司。

以外省一家养殖公司寻求融资的名义,记者联系上一家英国投资集团驻北京代表处。电话里,自称姓李的项目经理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们公司:“在国外自有资金上百亿美元,提供长期的商业融资,是世界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股权贷款最多的金融机构。”

记者询问了一下运作流程,李经理所说和上述王老板受骗过程大同小异。他一再承诺:前期一分钱不要,“成功后付费”。

经记者详细调查后发现疑点不少:自称有上百亿美元实力的国际财团网站“正在建设”,联系邮箱是网易的免费邮箱,并没有企业邮箱系统。

李经理称投资公司在国内有诸多成功案例。记者表示要看一下,他显得有些不高兴,称成功案例是公司的保密资料,不对外公开。

“评估费可否由你们先行支付,待资金到位后从里面扣除,甚至加倍支付?”记者问到。李经理一口拒绝:“若这点钱你们都不愿付,我们认为您不诚实,没有风险意识的人不能合作。”

通过《中国企业报》记者多方了解和暗访,外资骗子投资公司的真面目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公司注册地大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头顶着“环球”、“国际”等名号。

北京市商务局贸易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说:“在美国注册公司比较容易。骗子们正是利用国外注册公司对注册资本的低门槛限制,在国外申请注册一家正规公司。目前活跃在国内的不少外资投资集团,很多都是中国人注册成立的。他们利用国内企业不熟悉国外情况,又急于融资的心理,实施诈骗活动。”

随后,他们在一些全国性的报纸以及网络上打广告,自称自有资金多少个亿,急找项目投资。也有的不直接发函,而是勾结一些中介公司由其代为联系,这种手段更为隐蔽。

收到资料三五天后即来电称:“项目很好,已经通过初审,请速来我公司面谈。”

项目方到投资公司后,他们会吹嘘公司有多少钱,在中国投资多少亿。目的是为了让项目方相信他们很有实力,以便糊弄项目方很快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投资意向书”,投资金额动辄几千万美元。

接着骗子公司会要求项目方提供一份“邀请考察函”,并负担差旅费。

大约一周左右,骗子们就会电话告知:“总部决定投资,请你们来北京签署有关法律文书”。待项目方欢天喜地签订《投资协议书》后,骗子们这才露出庐山真面目:要项目方到他们指定的机构做《商业计划书》、《资产评估报告》等。如果项目方不同意,已经花了十几万,退出实在可惜,受骗企业往往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总部认为风险太大不宜投资”,要么是搬迁办公地址溜之大吉。

业内人士支招防欺诈

企业在诱惑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虚假表象所迷惑。一条最起码的底线千万不可触碰:外商资金未到位前,坚决不能支付各种费用。

一位多年从事境外投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仅在北京,就有1000多家外国投资公司代表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诈骗公司。如果按每家不良公司欺诈金额100万元计,仅北京的不良投资公司欺诈总额就在10亿元以上,全国范围内被这群“吸血鬼”诈骗的金额至少有几十亿元。

他认为,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外地中小企业对外商融资不太懂,所以在诱惑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虚假表象所迷惑。一条最起码的底线千万不可触碰:外商资金未到位前,坚决不能支付各种费用。

这位专业人士还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如何规避骗子公司欺诈的方法。

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其次,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询投资公司的工商登记,不要被《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所迷惑,拥有登记证并不代表我国行政部门认可了该外国公司的实力。

再次要调查投资公司的银行往来账户,如果账户上往来资金额不大,应该判定是假的。另外,要求提供投资案例。真正的投资公司会公开自己的投资案例,如果投资公司以种种理由拒绝公开,则这个投资机构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最后,资金不到位前不要支付费用。骗子公司都会以考察为由让项目方先行提供差旅费,而正规投资公司不会要求项目方承担任何差旅费,他们也会做评估,但都是他们亲自去做,或者是委托代理去做。

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办事处的所谓国外投资公司数千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由于近来北京打击比较严厉,骗子公司有向武汉、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转移的趋势,另外名头也“低调”了不少,“外资名称”多转向“内资名称”。

“要是我再见到那个姓张的骗子,我一定要当面问问他为什么要骗我!”湖南岳阳的王老板忿忿不已地说。

(文中王老板、张经理均为化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