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业突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贾晶晶/文
粮油业突围
如何摆脱外资控制和期货市场的约束,拥有自主的大豆进口渠道是摆在粮油企业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CNS供图
经过数月震荡上扬,国际大豆行情出现大涨迹象。近日有消息称,由于进口大豆价格坚挺,国内不少以大豆榨油为主的粮油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停工,中国粮油业再次遭遇经营困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据全球进口总量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进口大豆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中国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粮油企业成本加大利润摊薄,加之国家对粮油价格的调控,不少粮油企业举步维艰。而与此同时,以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四大跨国粮商则开始加速在华产业扩张。
一张一弛的对比现状再一次引发业界对中国粮油企业前景的担忧。中国粮油企业迫切需要一条突围之路。
深陷困局
“今年进口大豆价格每吨高达4100—4300元,而去年同期的价格只有3100—3300元。”日前,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今年粮油企业进口大豆的成本每吨高出了1000多元,企业利润越来越低。”
有消息透露,目前青岛、日照、大连等港口大豆进港价在4300元/吨左右,相对于去年,已属于高位运行,而国家又对食用油价格上涨进行调控,粮油企业无法上调食用油价格,导致不少企业成本利润倒挂出现亏损。今年4月,华东地区已经有不少大豆压榨企业被迫停产,能够正常开工的企业寥寥无几。而同期沿海大豆压榨厂的开工率则不足40%。
据中国粮油信息网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2月份进口大豆价格为4560元/吨,导致沿海油厂每加工一吨大豆平均要亏损60—200元;而3月上旬每吨亏损数额更是高达220元,远远高于此前预期。与此同时,沿海地区豆油和豆粕价格显著下跌,进一步影响了粮油企业利润。
其实,由于进口原料价格的震荡,中国粮油企业始终处在成本失控的状态中。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因为大豆价格持续高涨,粮油企业不堪重压,坊间曾传言食用油涨价信息。为稳定粮油价格,发改委不得不在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两次紧急约谈食用油企业,指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一定时间内不得上调。同时,为降低粮油企业原料成本,去年年底,相关部门还向市场投放30万吨的国储大豆。
但是,这些措施仍然无法阻止粮油企业利润的下滑,一些小型民企开始停工停产,而随着亏损的加重,某些大型粮油企业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2010年底,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汇福粮油突然停产食用油。而中粮2010年业绩也因为大豆价格大幅飙升导致市场波动,而使得现货利润受到了影响。
“破产和亏损,正成为国内粮油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有分析人士对此指出。
外资凶猛
相对于国内粮油企业亏损的现状,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据悉,虽然中国政府早已于2008年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不鼓励外资粮油企业新建压榨工厂,但这些巨头们并没有因此停止在华产业扩张。
今年4月,邦吉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威瑟尔透露,邦吉正在中国江苏泰兴市新建第四座油籽压榨厂。而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这将是邦吉进入中国以来的最大一笔投资。
有媒体表示,同期,另一外资粮食巨头嘉吉正在河北黄骅港投资油脂加工厂,且该项目已获得当地政府支持。
目前,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均已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法国路易达孚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在华主要从事出口玉米的业务及大豆压榨业务。
美国邦吉是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商、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和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邦吉于2000年进入中国,是中国主要的大豆和豆油供应商之一,业务范围涵盖油脂、油料、植物油以及粮食产品。
美国嘉吉公司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嘉吉已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果糖厂等41家独资和合资工厂。
ADM虽然直接设厂不多,但其和新加坡丰益集团合资组建的益海嘉里集团却对鲁花等多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均有参股,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全国多个省份。
据悉,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0%,而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被四大跨国粮商控制。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实现了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因此也主导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权。对于大豆需求量极大的中国粮油企业来说,无异于把控了其经营命脉。
此外,这些跨国巨头在华拥有的压榨工厂,也因其成本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大约70%的市场份额,致使我国粮油企业压榨能力和经营利润不断萎缩。
行业洗牌
一只蝴蝶在亚马逊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如今,这种蝴蝶效应正在大豆期货上凸显。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大豆期货的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令国内粮油企业十分被动。“去年上半年CBOT大豆期价为900—950美分,而今年上半年高出400美分,处于比较高的运行区间。”前述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据介绍,我国粮油企业进口大豆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离岸基价、海域运费和大豆期货价格。而期货价格的波动是加大企业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除了四大国际粮商控制原料之外,大豆期货市场上还充斥着不少基金商和投资商等资本大鳄,这些投资者通过进口大豆到国内分销的方式融资,扰乱了国内油企的正常进货,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大豆期货的价格。”上述人士称。
虽然大豆进口价格受到诸多干扰,但是这种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大豆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摆脱外资控制和期货市场的约束,拥有自主的大豆进口渠道是摆在粮油企业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实,中国粮油企业因进口原料价格被动而导致的危机早有案例。2004年初,由于所谓天气原因,美国大豆价格开始飙升,在恐慌心理支配下,中国粮油企业纷纷抢购高价大豆,然而,到当年4月份,大豆价格就出现大幅回落,导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全行业亏损。
“国内粮油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产业链,除在原料进口价格上只能受制于外资企业之外,还会因为港口限制、远洋运输以及企业加工规模等方面不具备能力而导致利润低下。”汇福粮油宣传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产业链不完善,是中国粮油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据汇福粮油宣传部人士介绍.,自2010年出现停产之后,汇福粮油就下大力气完善产业链建设。当年,汇福粮油在巴西成功建成了自己的大豆种植基地,实现了原料的直接采购,摆脱了国际大豆期货市场约束。同时,公司还在巴西设立了自己的港口,并购买了17艘远洋货轮,建立了粮油行业最大的物流仓储基地,实现了从原料采购、运输和仓储的完善的产业链建设。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粮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原料对外依存度和物流风险之外,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2010年为例,按照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大豆压榨量为5600万吨,按产能1亿吨计算,行业平均开工率只有56%,产能的扩张导致压榨利润不断下降。此外,不少大豆加工企业把产能盲目扩张或油脂加工作为融资手段,也导致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行业乱象。
“今明两年,中国以大豆加工为主的粮油行业将迎来一次大规模洗牌,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同时,相关部门将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强化物流管理和风险消化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关行业人士指出,我国粮油企业将迎来广阔的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