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发展打破魔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文
用改革发展打破魔咒
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不容怀疑的成就,但是,百姓和社会仍然有诸多不满意之处。
而且,这种不满意的情绪并没有随着国有企业做得更大更强,赚得更多的钱而消除,反而引来了“国有企业垄断”的嫌疑。
垄断企业获取垄断超额利润必须通过制定垄断价格等垄断行为实现,因此,企业盈利是否来源于垄断,不应以企业是否具有垄断的市场地位作为标准,而应以企业是否有“滥用市场地位”的垄断行为作为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指出,在我国,垄断行业是由政府所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事实上是受到了很大限制的。例如,石油石化行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即成品油和天然气是由政府进行定价的,电力供应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的。从绝对价格来看,这些所谓“国有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与国际水平相比,大多处于中低水平。因此,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并不能通过实行垄断价格获取超额利润,相反,由于政府定价考虑了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在一些时候定价较低,往往造成相关垄断企业的亏损。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来确定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分布。那就是,国防性、垄断性、公益性或特殊性的行业,国家可独资为主;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以多种形式参与,或控股,或参股,但须保持控制力;一般竞争性、赢利性行业,国有经济比重要进一步降低,甚至退出。这样的结果,是国家资本将集中在最关键的地方,成为国民经济真正的主导力量,发挥控制作用。
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是全方位的,并不限于垄断行业。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石化、电信、电力、冶金、交通、煤炭、贸易、汽车、烟草、有色、机械、轻工等12个行业实现利润超过百亿元,这其中不乏处于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另外,建材、交通、纺织、电子、医药、汽车、冶金、电力、轻工、贸易、化工、烟草、机械等13个行业增长较快,利润增速均在重点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之上,这些利润增速较快的行业则主要处于竞争性行业。
在全球经济市场中,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在生产规模、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这说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有着坚实的基础,而绝不能仅仅归结为所谓的垄断。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有企业在数量上的大幅减少,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在比重上也在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保持了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样以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为例:1978—2003年间,一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及占全部工业企业的相应比重从1978年的92.0%、80.9%(1980年数据)和89.0%,分别下降为2003年的56.0%、40.5%和61.2%;另一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3732亿元提高到9.4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0%;销售收入从1980年的3068亿元提高到5.8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3%;上缴税金从1978年的282亿元提高到46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3%。
那为什么会引来垄断的罪名呢?
中国社科院国内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曾公开指出,国有企业有比一般的非国有企业更重要的功能,国有企业“不能只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
金碚解释道,简单地说,如果一般的企业自己效益好了以后,借用孟子的话叫做“独善其身”。只要善其身就行,自身好就行,自身强、自身大、自身有效益就好。但是,国有企业不仅仅要这样,国有企业要“兼善天下”,不仅要善其身,而且要善天下。
在各国的现实经济中,国有企业总是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特征,承担着特殊的功能和社会责任。首先,国有企业能够比一般企业更有利于实现一定的重要供应目标。在许多方面,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许多国有企业确实做到了。其次,国有企业能够有效解决重大特殊社会经济问题和发挥应对紧迫危机的独特功能。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总体上显然是做得比一般的非国有企业更好。无论是抗震救灾、应对重要产品市场供需发生突发情况,还是当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系统性风险爆发而需要采取救市措施时,国有企业都能担当重要责任,甚至牺牲自己的直接利益。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这样说,研究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观察中国国有企业的状态,是需要一种历史感的。这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20年前,我们还在推行企业承包制,产权当时还不敢碰。在10年前,三年改革脱困还没有完全结束,当时做的事是企业改制和企业破产。到今天,改革的实践以及对改革的认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一些行业,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中也产生了一些超大型的企业集团。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批实力雄厚、能够挑战跨国公司的大型企业,还没有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虽然近些年我国一些企业逐步进入世界500强,而且数量逐步增加,但总体上我国大公司的数量少、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面对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加快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是当务之急。而且,这也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需要。
同样的,目前国有企业的状态并不是改革的终点,而是下一阶段改革的起点。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国有企业还将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国有企业在体制上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公益性国有企业会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