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特别报道
 

2011年7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群像的镜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旭红/文

央企群像的镜子

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在此之前虽奋斗多年但仍不为外界所知。两个相机,24个胶卷,那个时期的舆论正是通过他的采访和观察展示了一个红色中国的崇高群像。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成功地塑造了共产党的红色形象,也准确地预言了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主宰。

群像的塑造来自于舆论。

回想当时未曾有记者进入江西苏区进行采访,以至于毛泽东等领袖曾多次“被死亡”。今天的央企们,“被垄断”、“被进退”、“被腐败”……形象不断被丑化,虽经反复修缮,弥补缺漏却始终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近日发生的中海油漏油、炼油厂起火事件使其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舆论怪圈,失去第一时间的公众知情权。民众将懑气劈头盖脸撒其身上。

民众对央企群像的认知大多是质疑,可以确定的是在质疑声中,关于国企薪酬、红利及垄断经营等热点问题,实质争论的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否缺位而导致的公平性与程序性。

国资究竟是谁的?谁能受益?标准答案是,国资是全国人民的资产,全体人民受益。而质疑的根源正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国资权利“被代理”了,或者如媒体所说“虚位”了。当中国移动、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频传1000亿元利润捷报时,民众迫切想知道的是其所赚之钱如何才能真正分享得到,国家投资国企的初衷是否为民众?

事实是,央企向政府“分红派利”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是否可以考虑不同央企未分配利润的价值增长(转化)能力,也就是抑制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冲动,今年不拿分红,之后让其带来更高投资回报?

从国资委成立至今已走过8年,伴随着它更多的是怀疑、观望、批评,赞美之词大抵只是体制内的微弱之音,更难提及尊敬了。国资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引来诸多非议:极度膨胀、无边界扩张、市场巨无霸等等,社会某些群体的攻击、谩骂甚至泄愤,波及了社会的各个舆论层面,直接影响了央企的社会形象。

8年来,背负着国企改革使命的国资委,从调查摸底、清产核资着手,开展了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极具风险性的工作,改制、全球招聘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业绩考核、薪酬设计等,在管人、管事、管资产方面,实现着保值增值、做大做强的目标。

世界500强榜单上,38家央企赫然在列。8年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42倍,销售收入增长3.97倍,上缴税金增长4.18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6家增加到38家。国有企业焕发的生机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今日国资的局面,国资委功不可没,国有经济的强大影响力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国企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民众关注的焦点却落足于“垄断势力”、“既得利益集团”等负面影响之中。正所谓活没少干,气没少受。

争论与博弈时刻伴随着。

著名音乐家谭盾说,要善于从别的文化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媒体的声音正是今日央企的镜子。

在精彩纷呈的国资保值增值答卷中,央企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非功过如何评价,央企应持有融合与提升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要看到别人又要看到自己,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挑剔与苛求和责任匹配。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央企理应承担脊梁的责任。一方面不必“自话自说”,另一方面更无须“吵吵嚷嚷”。做到信息透明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如企业的红利分配问题,将其留在企业作为留存收益,用于充实企业资本实力或再投资,支付改革成本,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企业,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党的十七大强调的央企目标是增强活力、控制力与影响力,这一直是国资委的追求。活力的直接表现是价值创造能力,在背后是人力资本成长力与创造力。控制力与国有经济布局相关联。而影响力不单单是指央企的经济地位,更多包含了在国内外整体形象的影响力,以国际通行的惯例来讲,即声誉管理所带来的世界影响力。

世界是复杂的也是多样的,拿别的文化当镜子来照,学习和借鉴很重要。主动、有意识地给自己制造镜子,那么就会经常听到真话和忠言,知道自己的不足,避免“灯下黑”。

在胜利的光环照耀下,大凡成功者往往无法真正了解自我。以镜子来重新“正”今日央企的群像之“衣冠”,以舆论为鉴,明得失。

镜子可以从别人那看到自己,要乐于在多样的声音中生存和相处,比如尝试从网民的视角观察,用网民的言语说事;比如在发布亏损和盈利公告时,应对详释原因,避免给舆论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减少舆论对央企运营“糊涂账”的质疑。否则,如果只是看到自己,就会固步自封。

而同样,民众也需一面镜子,人云亦云不宜保证理性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反倒容易被“牛”牵着走。而此“牛”或由于信息量的缺失造成内耗或者无序,容易混沌。小道消息横飞,不依靠正常的渠道而是依靠道听途说,那么,形成了噪音,干扰了正确的声音,就可能会出现大的混乱。

作为社会多数人的意见,舆论常常有形无形地构成公众看待问题的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

“隔阂”和“积怨”已久,公众对国企的不满实际上体现的是对收入分配、财富分享等方面的不满,如对“三公”消费的不满等,加之舆论对央企负面信息的宽容度和对正面信息的接受度有些抵触,是否客观公正公众也无从考究,这是央企舆论的一个大背景。

将明镜供奉在心中,保持沉默肯定不能让民众释怀,真诚而及时地表达事实,央企只有善于融合和提升,才能走出更独特和成功之路。同时也期待人们与央企互相多一点宽容和期许,在包容的世界里促使更多的中国企业成就为世界冠军。

红星照耀中国,民众、央企都需要一面忠实的镜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