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法治
 

2011年7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寨饮料”产业链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山寨饮料”产业链调查

(上接第五版)

记者很快发现了异常:一种利乐包“豪牛”奶赫然在目。离“豪牛”奶几米远的地方,也摆放着正品利乐包蒙牛奶。记者比较后发现两种奶存在明显价差:蒙牛奶每袋售价为2元,“豪牛”奶每袋1.5元。记者在一旁边观察了半天,发现一些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只稍稍扫一眼,便拿起“豪牛”奶就走。也有心细的人边走边看,当发现两者有区别后,马上又返回调换为蒙牛奶。

记者特地找到超市老板问起“豪牛”奶的安全问题,50多岁的女老板解释道:“其实牛奶喝起来都是一个味道,这种奶质量绝对有保证,只是看起来像蒙牛。”

记者又追问买的人多吗?女老板回答:“放在货架上肯定有人买,不然我们放在上面干吗?超市每天都卖不少呢。关键是这种奶价格低,消费者图的就是便宜。”在河北磁县一家小商店,记者购买了一瓶和“农夫山泉”外观几乎一样的矿泉水,瓶体却显示是一家与农夫山泉毫无关系、位于河南许昌的公司生产的。记者按照瓶体上的厂家联系电话打过去,没等记者把话讲完,对方便“啪”地挂断电话。此后记者又多次拨打,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另外,记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除饮料被模仿外,其他食品也难逃被仿冒的命运,其中方便面、饼干被仿最多。

在安阳火车站站前广场西侧一家名为“一马路便利”的超市,进门的墙上便贴着一幅很大的“康师傅”方便面广告,产品标签上也标明是“康师傅”,结果广告前堆满的却是和康师傅外包装一样、名字叫“康味”的桶装方便面。

在采访中,一位购买过“山寨饮料”的消费者提到这事就很生气。这位姓罗的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天他在一家商店买了一瓶某著名品牌的红枣饮料。因为以前经常喝,所以当时也没太在意。喝过后他发觉味道不对劲,感觉与红糖水无异。由于口感差别较大,他拿起喝了一大半的饮料看了又看,终于找到原因:这瓶红枣饮料包装和某名牌红枣饮料差不多,却是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怪”品牌。

企业打假难以承担高昂维权成本

露露公司品牌维权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寨饮料”对知名企业的销量、品牌形象冲击很大,影响非常恶劣。以石家庄地区为例,露露每年有2亿元的销售额,而“山寨版”的露露在这个地区年销量至少能够占到10%。他们经常会发现10多种和露露外观极为相似的产品,公司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维权。

仅在记者几天调查的范围内,按门店数量和销量,每天至少有数万瓶“山寨饮料”流入市场。

“山寨饮料”制假售假的动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动机。

“山寨饮料”生产厂家多数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作坊式加工厂,购买一些简单或者别的厂家淘汰的套标机、灌装机等设备,再雇几个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工人后就开始生产。同时,有的不法小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干脆用自来水、香精等调配“山寨饮料”。这种方式成本自然极为低廉,利润却比正品饮料生产高出好几倍。

小超市、小商店在“山寨饮料”的流通上推波助澜,也是利益使然。

一名在汽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山寨饮料’与正品饮料的零售价差别一般在5毛钱左右,但进货价却非常便宜,一般比正品的一半还低。零售商获利的空间很大。比如夏季销得不错的‘康师傅’绿茶,批发价一般每瓶在2.2元左右,而仿冒‘康师傅’每瓶进价还不到1元。”

据记者了解,在汽车站这种客流量大的地方,无论是正品还是山寨版的“康师傅”绿茶都可以卖到3.5元。一个商店一天就能卖出近200瓶。如果全部销售山寨版的“康师傅”,不算正常情况下的利润,一天就可以多赚200多元,一个月就是6000多元。对于一个县城小店经营主来说,这是相当诱人的一笔收入。

当被问及“怕不怕被消费者发现了找麻烦”时,这位小商店老板满不在乎地回答记者:“你要知道,来这里买东西的都是流动客,谁还能为一两瓶饮料几元钱的事较真!况且这又不是假货。再说我不承认是在我这里买的,他拿我也没办法。”

这位老板还透露,“山寨饮料”大都来自附近批发市场,打电话订货,对方会直接送货上门。其实店主们都心知肚明,知道这些从批发市场来的仿冒产品都是周边一些小厂加工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介绍,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保持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去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6.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

那么,“山寨饮料”年产值又是多少呢?由于“山寨饮料”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国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而据一项调查表明,假冒伪劣产品一般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左右。

正品饮料企业深受被仿冒之害,势必会举起维权之剑。而现实情况是,企业维权成本较高,如果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维权,巨大的成本将蚕食掉饮料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

露露公司品牌维权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寨饮料”对知名企业的销量、品牌形象冲击很大,影响非常恶劣。以石家庄地区为例,露露每年有2亿元的销售额,而“山寨版”的露露在这个地区年销量至少能够占到10%。他们经常会发现10多种和露露外观极为相似的产品,公司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维权。

包括娃哈哈、康师傅、汇源在内被仿冒严重的知名企业,每年也都要花费巨资进行维权。

一家不愿具名的国内知名饮料企业一直是“山寨饮料”生产厂家精心研究并模仿的对象,这家饮料企业一位姓龙的市场部经理向记者表示,仅该企业负责维权工作人员的差旅、工资等费用,每人就要花费几十万元。加上其他费用,公司每年用在维权上的费用都要超过千万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