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调查
 

2011年7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大幕已经拉开,但《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日走访河南、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时,发现类似往年的收购“浪潮”今年没有如期上演,相反,农民因预期价格走高捂粮惜售,粮企因资金短缺无力收购,粮食加工企业因粮食市场成交清淡而日益恐慌,一场有关夏粮收购的心理博弈战正在上演。

夏粮价格博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静宇/文

夏粮价格博弈

由于粮农对通货膨胀和粮价上涨均有预期,而粮食是他们实现资产保值的少数工具之一,因此粮农普遍持惜售态度。 CNS供图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手里有粮的粮农,正在跟粮企和粮商展开一场心理战。

“今年粮农觉得价格低不肯卖,粮企也不敢收购,除了价格问题之外,还有就是企业缺钱。”6月29日,河南省某县粮食局一位副局长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6月29日,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受宏观环境影响以及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眼下粮企收购资金不足。而托市收购政策尚未启动,各方收购主体处于僵持阶段,这也是目前小麦“高价无市”的原因之一。

与CPI关系密切的夏粮市场价格备受各方关注。

粮农:晚卖比早卖好

山东高唐县张大屯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子福告诉记者,最近三四年来,农户由集中售粮到常年售粮的变化非常明显。“加上这几年的小麦价格均是前低后高,农户卖粮变得谨慎了许多。”

6月29日下午,55岁的河南商丘农民刘德福叼着香烟,和几个村民坐在后院葡萄架下打麻将。

刘德福身后不足5米远就是他家的储藏室,记者走进屋里,一股清新的小麦香味扑鼻而来,屋子里面堆满了刚刚收割脱粒好的小麦,用麻袋装起来,码得齐齐整整。

“一共64袋,每袋百十来斤,总共有6000多斤。”刘德福扭过头说,“今年太清闲了,往年都是着急去卖粮送粮,今年俺就是在家里打打牌、听听戏。”

同村的一位村民接着刘德福的话茬说:“今年不急,俺家的麦子也放着呢,啥时候等价格涨得差不多了,俺们再看看情况决定去不去卖粮。”

该村村支书刘选龙告诉记者:“今年南方大旱,大米都减产绝产,加上今年化肥农药都涨价,连猪肉都涨到了14块钱一斤了,难道小麦就不该涨涨价吗?”

刘选龙的一席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附和:“今年一袋化肥卖到了175块钱了,一瓶农药比去年涨了七八块钱,现在算算,去年我们卖粮的价格一点都不算高,今年如果还跟去年那个价格差不多,俺们肯定不卖。”

记者获悉,今年河南省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白小麦(国标三等)每斤0.95元,比去年提高了5分钱。

“去年国家给出的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9毛钱,可是俺们乡当地粮库的小麦收购价格达到每斤1.03元或者1.04元,比国家给出的价格还高1毛多,今年国家给的最低收购价是比去年高出了5分钱,可是没啥用,没人愿意去卖。”刘选龙说。

刘德福给记者算了算种粮成本,“我今年种了不到8亩地的小麦,这茬小麦的化肥、农药、耕地、收割、浇水的成本都在上升,加上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一直干旱,我们多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综合算起来的话,这茬小麦的成本平均每亩比去年增加了210元左右,达到了690元左右,平均下来是每斤小麦成本约为9毛2左右,今年是我们把时间精力放在田地里最长的一年,不管怎么样,一斤小麦得让我们赚个二三毛钱吧。”刘德福说。

当谈及心目中的理想价格时,大家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最低一块二三吧”,“一块三都不算高”,“收粮的开车上门来拉起码得一块三”。

除了河南,记者在山东聊城、德州、济宁等地调查了解到,今年新麦价格普遍高开上市,农村粮食收购点的价格一般为每斤1.02元至1.05元,每斤比去年同期高出0.03至0.05元。

其中,优质小麦表现最为抢眼,价格从1.18元每斤迅速上涨到1.2元每斤。

“虽然价格不低,可是卖粮的粮农还是比往年少多了,现在我们每天平均才能收购到一两千斤,和前两年每天平均收购的六七千斤相比,减少了很多。”德州一家粮食收购点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

6月30日,国家粮食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总体来看,各地小麦市场价格在96至106元每百斤,收购价格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山东高唐县张大屯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子福告诉记者,最近三四年来,农户由集中售粮到常年售粮的变化非常明显。“加上这几年的小麦价格均是前低后高,农户卖粮变得谨慎了许多。”

“绝大多数农户现在都认为晚卖比早卖好。”李子福说。

粮企:托市收购迟迟未启动

今年和往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国家托市收购预案迟迟没有启动,所以国家还没有给出一个相应的最低市场收购价。“眼下,业界最关注的是中储粮何时开始入市收购以及往年的托市政策会否实行。”王刚说。

6月30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员工王刚(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粮食局近日将在兰州开会,据内部消息说,今年粮食收购初期,托市政策可能暂不执行。如果托市,也将以中储粮为主。”

若是如此,将意味着中储粮重新获得政策性粮食收储垄断大权,去年那样多家粮商加入粮食收购战的格局也会改变。

对于中储粮来说,这自然是一桩“肥”差。

尽管中储粮在全国拥有几百家直属库,但在夏粮收购的高峰时节仍显捉襟见肘,要想方便农民卖粮就需要增加收储点,“于是从2006年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以来,中储粮每年都会征用各地的地方粮库以及粮站代为收储。”王刚说。

王刚告诉记者,托市收购的资金是由农发行提供的,承储库点不用操心,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像中储粮的直属库一样,得到国家财政提供的每斤粮食2.5分的收购费用、3.5分的保管费以及0.05分的监管费用,“算下来,每斤托市粮能得到将近7分钱的国家财政补贴,这对中储粮的直属库以及各承储库点无疑是有诱惑力的。”

以此计算,如果收购1万吨小麦,就将得到150万元的补贴。“事实上,这正是很多地方粮库、粮站的主要收入来源。”王刚说。

正因如此,托市收购政策实行几年来,各个直属库和承储库都充满热情。

而在市场价高出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条件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一些变通的手段就被发明出来。只要能够保证自己有利润,各承储库愿意将收购价上调,将一部分利益让给农民,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每斤少挣几分钱,“上报的时候都是以托市价格收的。”

与中储粮相比,来自河北的个体粮商徐克良抱怨自己这几天吃不下、睡不着、急得团团转。

“今年不知道是咋的了,卖不了也买不了,东拼西凑带着钱过来,就是买不到粮食,这不是活活逼死人吗?”徐克良说。

徐克良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主要是往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和一些酱醋企业送粮,“粮食少,普通小麦市场价是每斤1.02元,优质小麦达到了每斤1.2到1.3元,这和我们当初想象的价格很不一样。”

拿起计算器,徐克良一边计算一边说,“原本我们打算是收购30万斤新麦,按照去年的价格来算是每斤0.9元,总共约为27万元,如果按照现在价格来算的话,约为30.6万元,多出了3.6万元。”

“这还不包括我们的吃住、工人搬运费、运输费等成本。关键是,我们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收购的话,再卖给那些面粉饲料工厂,这个价格人家能不能接受还另说。”徐克良说,“硬着头皮做肯定要赔,就看赔多少了。”

和徐克良相比,郑州一家粮油企业经理董波的日子也不好过。

“价格贵不贵再说,主要是手里没钱,想收也收不上来啊。”董波说。

董波告诉记者:“我们仅靠自有资金无法收购太多粮食,而今年农发行对非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的发放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收购主体不像往年那样能方便地贷到款。”

今年和往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国家托市收购预案迟迟没有启动,所以国家还没有给出一个相应的最低市场收购价。“眼下,业界最关注的是中储粮何时开始入市收购以及往年的托市政策会否实行。”王刚说。

夏粮价格或将推高CPI

在国家抗通胀、抑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夏粮价格与下半年CPI走势息息相关。目前,在粮农与粮企博弈的情况下,低迷的成交量让人很难看清未来的粮价走势,其对CPI的影响也尚未明朗。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经连续7年增产,手中不可谓无粮。然而为何粮价却持续走高,这已经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粮食价格普遍上涨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职员、经济学博士李新祯一语中的。

李新祯告诉记者,粮食价格对CPI的影响机制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路径。

“首先,由于粮食价格指数是CPI统计核算的一部分,粮食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CPI的变动。其次,粮食价格波动还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对CPI产生间接影响。”李新祯说。

“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l%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个月的影响。”李新祯告诉记者。

李新祯最后表示,从生产成本来看,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各种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使得生产粮食的成本上升,并且CPI的提高对粮价的上升可能有滞后几个月的影响,“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在国家抗通胀、抑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夏粮价格与下半年CPI走势息息相关。目前,在粮农与粮企博弈的情况下,低迷的成交量让人很难看清未来的粮价走势,其对CPI的影响也尚未明朗。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告诉记者,当CPI较高或持续上涨时,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从而使得农民具有惜售心理,减少市场有效供给。

“具体而言,当农民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较高时,持有具备保值功能的真实资产的动机会增强,由于农民在资产选择上受到较多限制,存粮是流动性较强并且交易成本较低的资产,因而农户会增加均衡意义上的存粮数量,由此引起粮食供给相对短缺,提高了粮食的相对价格。”李国祥说。

李国祥表示,与此同时,当粮食生产流通企业对未来通货膨胀有较高预期时,它们会囤积粮食、待价而沽,使得短期内市场上粮食的供应量减少,推动了粮价上涨。

“农户增加存粮行为无论从‘囤积’还是‘惜售’角度看,都减少了短期粮食市场供给,导致粮价上涨。”李国祥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