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5版:活力大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5版            活力大连
 

2011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煨冬求解“钱学森式”难题

“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原雅娟丁红李申本报记者王世安/文

“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王煨冬求解“钱学森式”难题

王煨冬,高级工程师,东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集团拥有20多家子公司,其经济规模居东北地区3000多家环保企业之首。

王煨冬现为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大连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大连慈善总会副会长、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荣获中国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家、首届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贡献奖等奖项,获第二届辽宁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二届辽宁省环保杰出人物、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首届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第二届大连新领军者经济人物、第八届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大连十大经济人物等诸多称号。

2003年,东达集团承担“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示范”项目,其本人担任项目组副组长;2007年,东达集团承担“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降耗”项目,其本人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报废汽车、废旧电视……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它们都是废物垃圾,但在东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煨冬的眼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从1995年涉足污水处理产业起,王煨冬始终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探索,体验着变废为宝的乐趣。

十几年间,他所带领的东达集团先后承担工业废水及中水回用项目达200余项,投资、建设、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21座,服务城市覆盖人口接近3000万。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等18座城市提供水环境改善服务,污染减排贡献率在大连市主城区占75%,在其他地区达到50%以上。

如今,他的又一杰作———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在风起云涌的黄海北岸迅速崛起。作为一个利用大连全域及吸纳东北地区和国外进口的再生资源,打造以“城市矿产”资源回收拆解、加工、综合再利用为主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未来5年,这里入驻企业可达180家,再生资源年处理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的示范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战略的“新引擎”。

水务“航母”驶向全国

5月10日,在国家发改委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东达集团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通过IT技术的应用,对自来水、生活污水、产业废水等城市的各种水资源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运用,共同为大连打造智能水环境系统项目,并在基础设施海水淡化及其他环保产业领域开展合作。

利用多年在水环境事业方面的积累,王煨冬带领东达集团在推动大连资源循环及低碳经济建设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早在十几年前,王煨冬就敏锐地感觉到,污水处理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冷门”产业。凭着先知先觉,王煨冬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之旅,成为我国最早进入这一产业的民营企业家。

当时人们对环保产业还很陌生,污水处理都是政府运作,国家对企业没有强制治理要求,许多企业不愿把钱投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上,他们为此吃了很多厂家的闭门羹。

艰难之际,王煨冬了解到一家啤酒厂十分重视环保,曾投资500万元建设一个废水处理站,由于使用南方的污水处理技术,一直达不了标。他和他的团队抱着一线希望找到这家企业的领导,建议其使用他们的技术,而这家企业希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帮助改造设备,东达环境没有推辞,组织技术人员几次进行攻关调试,但都因原设备的技术路线错误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最终,该啤酒厂决定投资1000万元,启用东达环境的技术重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东达环境项目建成后当年就达到排放标准。此后,该啤酒公司收购一家啤酒厂,就指定东达环境建污水处理站,东达环境先后治理了多家大型啤酒企业的污染。

随后,东达环境抓住国家开始在工业企业实施“一控双达标”这一商机,与院校合作,将一些研发技术开发转化为工业、肉类、油脂、制药等废水治理技术,并连连在市场竞争中得手,当年公司就承担并完成了大连市十几家企业的污染治理,并逐步打开了东北市场。截至目前,由公司参加设计并承建的污水处理项目工程在东北地区超过200余项,已占辽宁70%的市场。东达集团还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探索出了我国商业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道路。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视察了东达集团后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大连东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经验非常好,它代表着走产业化路子的一个方向,也反映出一种思路。”省委领导在2007年视察辽宁循环经济展并了解东达情况后指出,“要大力发展辽宁环保产业来拉动辽宁环保建设”。

通过十几年来的努力,东达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市政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内外知名大环保公司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速了公司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一些重点院校的科研成果创造了一个个优质的转化“平台”,被同行业专家们称之为新时代的“大禹”。

目前,由王煨冬领导的东达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一流、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环保公司。多年来,全心致力于城市供排水、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及海水淡化等水环境事业,其中水务项目达300万吨/日,是惟一拥有环保产业市场准入的五大资质全甲(壹)级企业,现为18座城市提供改善水环境的服务,减排贡献率在大连市占75%,在其他十几个城市达到50%,受益人口达3000万左右。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环保行业较有影响力的水务“航母”。

“城市矿产”前途无量

普通的含金矿石,每吨只能提取出5克黄金,而来自废旧电器中的电子板卡,每吨最高却能分离出约450克黄金!当资源短缺的现实一次次敲响警钟的时候,蕴藏在废弃的汽车、电视、手机等工业产品中的可再生资源,成为人们眼中难得的“城市矿产”。

近几年,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000万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但相比发达国家超过50%的资源总回收利用率,我国仅为30%。再看辽宁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更新报废的工业器具设备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中废钢铁和废旧有色金属的人均占有量日后将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15年,辽宁省废旧物资回收量将达到近800万吨,2020年将达到1000多万吨。

在大连,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约115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但这些企业大都位于城市周边地区,普遍规模较小,且分散经营,并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且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开发的能力十分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发展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由于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的费用较高,销售价格又相对较低,致使部分品种回收量与实际生成量相比差距较大。据测算,目前大连市每年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200多亿元,每年有5万吨左右的废金属、20万吨的废纸及相当数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被白白浪费了。

近年来,天津、青岛等地抢占资源市场商机,打造新型再生资源及相关产业聚集园区,用规模化挖掘“城市矿产”。

在心中早已把环保当做终身事业的王煨冬,一心要做大连“城市矿产”的开采人。

2008年5月6日,经东达集团申请,大连市政府向国家环保部报送文件,提出由东达集团投资、建设、经营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9年6月18日,国家环保部批复同意大连建设“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并由东达集团投资、建设和经营;2010年9月9日,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隆重开工。

王煨冬一直铭记着科学泰斗钱学森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他所倾情的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就是要承载这样的作用。

目前,由东达投资150亿元、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的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在抓紧建设中,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辽宁省、大连市及庄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已被国务院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把该项目列为东北振兴43个重点督办事项之一;国家环保部已签发《关于同意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实行进口可利用废物“圈区管理”的复函》。同时,大连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有关部门还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旧家电、旧电器、废旧汽车、旧电线、电缆、旧塑料等相关产业集中入园经营,实现废旧资源集中拆解加工、集中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发展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回收、集中处理、规模化经营的目标,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再生资源示范园区。届时,将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2亿多吨,为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1000万吨的优质工业原料。

在王煨冬的计划中,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是大连发展循环经济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到2015年,该园区将拉动国家北黄海战略核心———庄河市产值达2000亿元,利税200亿元,安置就业十几万人,围绕园区将形成一个人口规模30万人的现代化城区。

企业名片

总部坐落于中国大连市的东达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立足于城市公用及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集团主营三大业务板块:东达水务板块、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板块和大连环境交易所板块。

公司自1995年创立以来,凭借卓有远见的战略目标及灵活有效的管理理念,创立了数个中国第一:

*第一家获权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基础设施的企业;

*第一家获得国家颁发城市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企业;

*第一家获得国家颁发环境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

*第一家获权投资、建设、经营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

*第一家获得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贡献奖的企业;

*第一家连续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计划项目的企业……

相关

近年来,由王煨冬领导的东达集团,已构建起东达水务控股、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大连环境交易所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并逐步发展成为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主营业务突出、品牌知名度高的城市综合性开发服务公司,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及引导力的大型集团。

东达水务控股有限公司先后承担工业废水及中水回用项目达200余项,投资、建设、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21座,服务城市覆盖人口3000万人。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等18座城市提供水环境改善服务,污染减排贡献率在大连市主城区占75%,在其他十几个城市地区达到50%以上。该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工程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环保公司,主要运营范围涉及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及环渤海、黄海及中国东北地区,并稳步有序地发展壮大。

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有限公司是国家可再生资源发展的重点项目,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开发、开放战略的引擎和大连市“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煨冬的带领下,园区开工不足一年,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工作就取得重大进展,正朝着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再生资源最大的产业聚集区、2015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再生资源年加工能力1300万吨、30万人口的庄河大郑新城区目标迈进。

由东达集团控股的大连环境交易所是东北第一家环境能源权益交易机构,它的成立,开启了大连以市场手段和金融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机制。

在率领东达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道路上前行的同时,王煨冬始终没有忘记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他关心员工生活,每年集团工会定期组织集团资助困难员工家庭,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公益事业,分别在大连市、庄河市慈善总会设立“东达慈善基金”,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东达环境工程奖学金”,在全市九大院校投资设立“东达环境科学实验基地”,在辽宁各城市捐助希望小学,在大连公共场所、公交车站设置环保垃圾分类回收箱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