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特别报道
 

2011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5年的央企公开招聘高管吸引了1207位来自全球的高级管理人。在最终竞聘成功的20人之中,包括时年44岁的张杰。

张杰:央企高管选秀第一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文

张杰:央企高管选秀第一人

他被称为“国资委全球选秀第一人”,因为他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次通过全球招聘任命的央企正职高管。

2005年5月,国资委向全球公开招聘华源集团CEO,4个月之后,他以大热之势胜出。

3年后,他回到3年前离开的地方。现在,他是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

他是张杰,生于1961年。

“高管选秀”

这是2005年张杰的简历:大学毕业后在原纺织工业部化纤司工作,曾任化纤司综合司综合处副处长。现任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并兼任中国恒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2005年5月,国资委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华源集团CEO,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央企第一次对外招聘正职企业领导人。“机密级”的全球选秀跨越近4个月,张杰历经层层选拔,而他的竞争对手包括其他28位不同国籍的企业高管。

从笔试到面试,层层选拔,场场淘汰,和那一年红遍全国的超女选秀一样,这也是一次超级选秀。

据张杰回忆,当时招聘笔试试卷内容很多,但时间只有3个小时,他甚至没有答完。相对于笔试,面试更是实战考验。面试入围的考生以模拟总经理职务的身份来到华源集团,面对面听集团管理层介绍情况,然后回答现场提问,考官在一边打分。之后还要与集团中层干部交流,同时回答提问。面试后,所有考生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份以分析华源集团现状问题并施以解决的考察报告。

面试后,包括张杰在内的3位候选人入围终极PK。最终,张杰胜出。

“我觉得我能胜出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在国有大企业中当过一把手,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另外自己对华源比其他考生了解得更多。”张杰说。

少帅到来

2005年9月,国资委央企高管招考结果公示公布当天,张杰正在美国出差。数十天之后,这位44岁的“少帅”,从北京的恒天集团来到了上海华源,正式以CEO的身份出现在华源员工的面前。

当时的华源集团,拥有527亿元资产,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和最大的纺织集团。张杰上任之前,正是华源集团资金链吃紧的关键时刻。外界猜测,华源集团公开招聘总经理,实为企业转型之需,因为时任董事长的周玉成需要一个得力助手。

事实上,在张杰参加招聘的试题中,有一道题正是要求考生评价“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国资委对华源集团换股重组的方案”。张杰当时给的回答大意是,央企拥有更多的医药产业资源,更适合作为重组的主导。

这一思路得到了认可,虽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实践它的难度会超出想象,但在2005年的秋天,当华源的员工们高兴地议论着新CEO时,44岁的张杰也显得信心十足、意气风发。

“进入华源我是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我觉得我前20多年的工作好像都是为这次到华源集团工作做的积累,但上海和北京是两个不同的城市文化,我可能有个适应过程。”张杰说。

张杰很快适应了上海的生活,但华源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华源时光

2005年12月,华源集团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随后集团原董事长周玉成隐退。国资委宣布由华润集团重组华源。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张杰,开始协助华润,进行华源的重组。

2006年底,华润展开了新的人事调整,华润集团董事阎飙和张杰同时出任新华源的总裁,阎飙负责集团的投资事宜,张杰则负责集团的具体运营工作。

2008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张杰调任中国恒天集团公司任副董事长。就这样,3年之后,张杰回到了3年前离开的地方。同年8月,张杰升任恒天集团董事长。新的挑战开始了。

“在华源工作了两年半,我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张杰曾这样对媒体说,他认为自华润全面接管华源的相关工作,华源原先管理团队的使命已经完成。

华源内部人士认为,在华源重组过程中,张杰较好地维护了国资委、债权银行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努力协调各方关系,通过市场运作增值的办法来解决历史问题。

国资委对张杰在华源重组中的工作亦做出较高评价,认为其在华源重组期间,按照国资委的要求,积极配合华润,能够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对华源的重组工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华源的日子,对于张杰来说,最重要的是一种经验。“华源转型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值得恒天借鉴。华源转型失败的本质在于靠负债去实现转型。”张杰认识到恒天集团的转型应该吸取华源的教训,这在他随后的企业决策中均有体现。

张杰是央企公开招考高管中的杰出代表。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介绍,2001年以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已开展8次,共招聘128名高管和1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彭建国表示,作为党管人才制度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有效结合,这种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招考人才方式已取得明显成效。这些“选秀”高管的出现,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使央企管理呈现出一种新模式和新视野。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