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经理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经理人
 

2011年6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洋文凭是一种伴生现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文

假洋文凭是一种伴生现象

在社会对多位政府官员和央企高管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的质疑声还没有消退的时候,又传出200多位企业高管高价购买假洋文凭的新闻。这很容易让人意识到假洋文凭和真院士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关系。

从去年唐骏学历造假事件牵出多名企业高管到“野鸡”大学镀金,到今年曝出200多位企业高管“受骗”买到假洋文凭,期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企业高管把假文凭当作敲门砖或者是护身符,显然是一个难以核实的数字。但期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难被发现———当企业高管的镀金需求和骗子的赚钱需求找到一个“共赢”的结合点之后,一种共谋的市场便“应运而生”。

而在这样一条“定理”之外,还有一条“推论”———企业高管可以通过报销“培训费”的方式,让企业为自己的假洋文凭“买单”,而后又通过假洋文凭挣得荣誉、地位等超额“回报”。面对这样一条无本万利的价值链,又有多少援用“花公家钱办自己事”权力的人能够不为此动心。

当然,在这样一条黑色价值链背后,还有长期形成的“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理念和规则,让许多企业把文凭等证书作为选拔和任用高管的硬指标,由此导致众多职业经理人把精力用在了谋取“更高层次”的文凭和证书上,假洋文凭和假洋证书泛滥也就成了必然。

回顾一下央企高管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新闻,可以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贴近本质的判断。

5月底,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在工程管理学部的44名有效候选人中,入选的企业高管总计达到17人。这其中包括,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鲁等多名央企高管。

像以上这些能力和业绩突出的职业经理人都在追求企业经营业绩以外的荣誉和光环,更何况那些能力和身份都相差甚远的职业经理人,就更难免会对这些荣誉和光环趋之若鹜。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讲,职业经理人购买假洋文凭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一方面买文凭和证书比提升业绩要简单得多和直观得多;另一方面,在一个假证书泛滥的环境下职业经理人显然会抱有法不责众的心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唐骏的假洋文凭被方舟子揭穿后,会觉得有些“委屈”。

事实上,在假洋文凭泛滥的背后既有体制病,也有社会病,要从根本上治疗同样一种长期形成的顽疾,必须先从政府部门彻底改变人才选拔任用中的“唯文凭论”开始。在这一点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以其中专学历公示于世人,让人感觉是何等的真实与真诚。当然,仅靠个人的诚信似乎还难以扭转假文凭的不良风气,因此人们更关心的是国家有关方面会不会出台整治措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