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特别报道
 

2011年6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通员工是具体工作的实践者,他们更了解企业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更应是创意的提出者和创新的实践者。而且现在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都很高,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这种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氛围。至于高层管理者,他们既是创新的操作者,更应是创新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后危机时代
国企科技创新使命

来源:中国企业报  

后危机时代国企科技创新使命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经历了引进起步与独立开发、大规模引进、消化吸收、产品开发、自主创新5个阶段。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后,我国企业进入多种形式的自主创新阶段。 王利博制图

(上接第一版)

聚焦主业和品牌,应成为国企引领科技创新的基本指向

国企引领科技创新,是不是应该四面出击、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遍地开花?显然不是。相反,国企引领科技创新应做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目前,国有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从国内来看,国有企业必须集中力量在上述行业和领域里取得科技创新突破,才能有能力提纲挈领地带动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整体推进。从国际上看,面对强势跨国公司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准确把握国际科技竞争的新趋势,把精力集中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才有可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显然,国有企业应按照国资委的要求,重点关注关系国计民生和基础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关注投资多、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基础科技创新和高端技术创新。

国企引领科技创新的另一个指向是品牌。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资源、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研究发现,顾客忠诚度水平增加两成,企业营业额就会上升40%,较低的品牌忠诚度则阻碍了品牌价值的增加。

企业运营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创建正是构建百年品牌的根本。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国企集体崛起,但创新和品牌的软肋还十分明显,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资源的消耗,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迈入高成本时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把眼光从有限的资源转移以科技创新寻求解决之道上来,以创新打造蓝海市场,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为构建世界级品牌奠定基础的正道。

相对于优势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企业整体上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这是掣肘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有企业有责任在这一方面谋求突破,做出表率。

国企引领科技创新要解决企业家精神和制度安排两大问题

方向和目标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怎么达成的问题。

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缺失。国有企业要引领科技创新,就必须保持饱满的创新精神。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从本质上讲,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而创新精神正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能,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

在国有企业中,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还保留着行政级别,从身份上讲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也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可以自由穿行政商通道的“两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并不一定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级部门也往往以年为单位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所以他们往往抱着求稳心态,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缺乏“创造性破坏”,最终给企业发展埋下最大隐患。

从体制看,在下一步的国企改革中,企业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而是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逐渐让国企负责人回归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本位。这将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

市场竞争压力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动力来源。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实践证明,企业很少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主动进行创新活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和根源,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制度安排的结果。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自主技术创新意识淡薄、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够、自我研发生产能力薄弱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除了从国家获得政策性资源之外,更需要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从公司治理、考核机制、政策支持等制度安排入手,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引领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牢记这个使命,对国有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引领中国、逐鹿全球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