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有企业除了从国家获得政策性资源之外,更需要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从公司治理、考核机制、政策支持等制度安排入手,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
央企科技新动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孔迪/文
央企科技新动力
6月23日,上百名中央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负责人在北京参加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未来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如何部署?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有何动态与趋势?中央企业如何应对?他们希望在此次会议上找到答案。
技术洗礼
历经全球金融危机,中央企业再一次深刻理解技术竞争力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集体经历了一次技术洗礼。
“宝钢的体会是,‘精品+服务’就是宝钢的技术竞争力,精品来自于技术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正确判断,服务来自于对市场经济的真正理解和坚持数年的持续投入,无论宝钢将来怎样发展,这两条始终将是制胜法宝。”宝钢集团一位高层在本次会议上说。
技术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海外研发资源与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同等重要,在全球布局研发体系是中央企业统筹国内外研发资源、推进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技集团一位高层认为。
年初,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四维图新公司成功并购了荷兰Map-scapeB.V.公司。“这不仅是中国航天首次对西方发达国家研发资源的成功收购,同时也借此成功成为下一代国际导航数据标准制定的参与方。”上述航天科技集团高层说。
宝钢和航天科技集团背后可以折射出几年来央企创新发展的轨迹与趋势,中央企业正努力从跟踪模仿创新向开创性创新转变;从单项技术创新向集成创新转变;从面向性能指标的技术创新向科研生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能力创新转变。
随着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企业科技投入水平逐年提高,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
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4G标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高牌号取向硅钢、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等成果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智能电网、电动车、三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经进行了提前部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7370项,比上年增长41%。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位列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有效专利情况排序第一,有效专利总数达10587项。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如此评价。(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