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调查
 

2011年6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国内企业要想从事石墨烯产品的生产,除了下游市场开拓以及前期资金投入等问题之外,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于技术壁垒。而企业要想通过“独立自主”研发去突破这些技术上的壁垒难度很大。

石墨烯“虚火”

证券市场热炒概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静宇/文

证券市场热炒概念石墨烯“虚火”

尽管“中国宝安石墨烯调查”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比黄金还贵10倍”的石墨烯,依旧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热捧。

6月14日,诺基亚宣称,石墨烯将取代硅成为电子产品新材料来改变未来电子科技行业。同一天,金路集团高调宣布,其投入1500万元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在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合作将全面展开,受此影响,第二天金路集团股价无量涨停。

然而《中国企业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企业要想从事石墨烯产品的生产,除了下游市场开拓以及前期资金投入等问题之外,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于技术壁垒。而企业要想通过“独立自主”研发去突破这些技术上的壁垒难度很大。

“要么掏钱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要么与实力很强的科研机构院所进行合作。”一位资深化工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中国宝安遭深交所通报批评

自去年10月份石墨烯制备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国内证券市场便刮起一阵炒作石墨烯概念的旋风。

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至6月上旬,中国宝安、方大炭素、中钢吉炭和南风化工等4家涉及石墨烯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轮番飙涨。此间,仅这4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经上涨累计超过200亿元。

其中,南风化工之所以受到市场的关注,原因在于有消息显示,公司曾在2001年与清华大学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南风-清华粉体产业化工程中心”的科研机构,而这个机构号称已经具备了15kg每小时碳纳米管的批量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日产360公斤、年产120吨、纯度高达80%以上的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

据记者采访了解,石墨烯产品从最早提出到目前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国内的主要科研院所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且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专利授权。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后来跟进者,要想从事石墨烯方面的研究,很难绕开这些专利所构成的壁垒。

企业如果揠苗助长,最终会被市场识破。

今年1月20日,中国宝安曾发布公告称,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深圳贝瑞特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之上,已经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称“目前已经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且已经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

而6月15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对于公众因贝特瑞网站披露‘拥有石墨矿产资源’的信息而产生的误解,本公司在此表示歉意”。

中国宝安在6月15日的这份公告中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认为,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网站上曾有“贝特瑞拥有近2.68亿吨储量、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可以确保原料供给稳定、持续”的陈述。而中国宝安以公告形式披露公司目前没有石墨矿。在是否拥有石墨矿的问题上,中国宝安表述和贝特瑞网站上的表述不一致。中国宝安没有对子公司贝特瑞对外披露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严格审查,造成公司股价异动,市场影响恶劣。

深圳证监局认为,中国宝安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接待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对子公司网站刊登信息把关不严;其二,接待投资者调研工作不规范;其三,未及时关注媒体对公司的报道。

为此,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中国宝安提出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中国宝安营运总裁贺德华、营运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娄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中国宝安在公告中称:“这次持续几个月被媒体轮番报道,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是本公司上市20年来第一次遇到。”

6月16日,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也发布公告,对其证券分析师关于中国宝安的石墨烯研究报告误导公众表示歉意。

规模化生产有待时日

“在行业内,只要归属为石墨烯概念股的产品,也被看成是石墨烯的附属产品,依然被炒得火热,这其中就包括碳纳米管。”上述资深化工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他说:“现在一克石墨烯卖到5000元,是黄金价格的十多倍。不过将这种产品生产出来并不容易,国内尚无上市公司生产石墨烯,而号称国内首家从事石墨烯生产的厦门凯纳石墨技术有限公司,年产量也仅为20到30克。还有一家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称能生产石墨烯。”

与此同时,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也宣称,该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石墨烯微片及石墨烯生产的新兴专业化高科技企业,公司对外宣称的产能也达到了年产100吨。

如果这样的产能和实际价格都成立,那么这个乘积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事实远非如此。

就这一问题记者于6月17日联系采访了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方崇卿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的产品并非石墨烯而是石墨烯微片,这其中的区别在于石墨烯是单层碳的石墨,而石墨烯微片则是多层碳的石墨。“目前国际上量产石墨烯相关产品的企业,多为石墨烯微片生产企业。”

对于目前国内在石墨烯方面的实际生产,方崇卿认为,目前石墨烯的实验室制备已经成熟,供应科研需要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想要真正形成实际产能,尤其是大批量制备出性能稳定可靠的石墨烯,使其各项性能指标及价格均能满足下游企业及市场要求,仍需要上下游不同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方崇卿表示。

“石墨烯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成功,需要资本、技术、政策、人才及多种因素的合力。”方崇卿告诉记者。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能够阻止石墨烯产品研发以及应用所产生污染对人体有害物质的解决办法,企业大规模地对石墨烯产品进行上马,从长期来看对人体健康损害是很严重的。”

某位从事石墨烯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研发生产工人都有特定的工作服,然而即便是这种工作服,对降低石墨烯对人体伤害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方崇卿最后表示,石墨烯是一种可能颠覆人类生活的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但目前全世界的石墨烯生产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实现石墨烯规模化生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