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特别报道
 

2011年6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的国家职责

来源:中国企业报  

央企的国家职责

(上接第二版)

将央企做大做强的目标在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做了充分体现,其中重申了“四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命脉

国资委强调央企占绝对控制力的七大行业,无疑都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业,而且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掌控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的重要经济领域必须控制在央企手中,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资委对所属七大行业中的企业提出的要求是,这七大领域要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电力、冶金、航运、建筑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当前央企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也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对石油石化行业已经具有了绝对控制力。

陈伟说,“在央企中挑选一部分企业冲刺世界一流是件好事,我国确实需要世界一流的企业,但就怕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效果怎样还需要长时间的检验。”

“国有大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经这样表示,“国有经济控制力不但要有‘量’的保证,还要有‘质’的优化。在当前跨国巨头全面进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新时期,无论从国有经济的布局范围,还是从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来看,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无疑是为了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目前,从国有经济的布局来看,我国的行业分布面依然过宽,尤其是在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和领域分布的企业数量过多。这样,在同一行业或领域中,会引起重复建设,同行业过度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载体,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实力上。央企作为国有企业中的重要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既是当前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国有资本调整和国企重组的主要目标。

陈伟对记者指出,“这些行业关系国民经济的安全,出现适度的集中垄断是合适的。短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有良好的作用,但将来是不是还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这就不得而知,将来必须要按照那时候的经济环境再做出调整。”

安全

央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其现实意义就是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所谓的国家经济安全,其实质是指整个经济的稳定性。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其增长却是来源于一些相当不稳定的外来因素,比如外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需求、对某些特殊产品的一次性强劲需求等,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便是相当脆弱的,它的增长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保持一个稳定的、持续的增长状态才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安全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量,而且一个安定的经济环境对居民生活的意义也非常巨大。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有非常大的飞跃式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经济安全方面的隐患,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并且缺少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这让我国在对外竞争上占据下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央企控制事关国民经济的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关键性行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安全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可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来自国家外部的威胁,另一个就是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市场体系是否完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央企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力,体现在对国家安全的保卫上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又来自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建立一批集中的央企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陈伟对此表示,“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必须要这样做,我国内部本来就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市场化竞争体系,所以,这样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央企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5—2010年,央企资产总额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年均增长18.2%;营业收入由6.79万亿元增加到16.7万亿元,年均增长19.7%;实现净利润由4642.7亿元增加到8489.8亿元,年均增长12.8%;上缴税金由5779.9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17.6%。

这些数据都已经表明央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大作用,在央企中集中一定的资源,控制重点行业,维护国民经济命脉,保障经济安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