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军旅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军旅企业
 

2011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北京东二环边的南新仓文化休闲街,与共和国同龄的北京市百货公司已成记忆,令游人驻足的是立在街口古朴凝重的“斗”字造型,是由“草根皇帝”主持的“开仓节”,是仓廒里的唱念做打……每一处景观都是历史与时尚的契合,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这样概括:“新的在旧的中,时尚在历史中”。

东海舰队“老兵”
打开“皇家粮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钰雯/文

东海舰队“老兵”打开“皇家粮仓”

皇家粮仓

杨波

南新仓,从一个几年前北京“的哥”们都还不知道的地名,成为现在许多“老外”都熟悉的去处。说这一切得益于商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但也不能不归因于杨波把握机遇,确立的“粮仓搭台,文化唱戏”的独特经营思路。

今年5月,伴随着南新仓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第四届文化节的隆重开幕,南新仓文化休闲街获得国家3A级景区资质。

从百货公司到文化休闲产业,企业在转型之路上经历了哪些坎坷,杨波是如何带领他的团队唱响南新仓的呢?

“逼”出来的盘活资产

亏损300多万元,1000多名职工需要安置分流———1999年,杨波上任以后,每天脑子里就是这两个数字。

1980年从东海舰队复员来到北京市百货公司的杨波没有想到,这个北京昔日批发业的巨头怎么会“不行”了,职工们思想上转不过弯来。

“过去什么不得从我们这儿趸货啊,肥皂、毛巾、脸盆、日用品,那仓库里都堆满了,院子里满是进货的各种车辆。”老员工老赵回忆起过去,依然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北京经常分区停电,老百姓家里黑灯瞎火的,有几天蜡烛都脱销了。北京百货公司调集周边省市货源,保证了供应。那时候经常出现进货、取货的长龙,把马路都堵了,场面很是壮观。”

1990年后,随着商品流通方式多元化的开始,“放开零售业自采”政策打破了国有批发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曾经占据北京商品流通核心位置的北京市百货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库存商品、“三角债”、离退休人员和冗员多等诸多因素使企业包袱愈来愈重,步履维艰。“杨波,你第一年只要不亏300万,就算你完成任务。”一商集团的领导也知道,这个摊子谁接都不容易,于是给杨波下达的经济效益指标不是“扭亏”,是“减亏”。

但杨波显然不满足仅仅达到及格线,可当时手头上的资源,能盘活的就只有那几座仓库了———作为明朝遗留下来的粮仓,自从百货公司成立,一直是百货公司的商品批发部仓库,可积压多年的日用商品却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既然把着东二环的黄金位置,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带来利润———利用现有古仓资源盘活企业经营的想法浮现在杨波脑海中。

先找“下家”。经多方打探,发现昌平一家仓库有空地,杨波首先组织将一部分库存商品处理销售,而后将剩余的商品转移到昌平仓库。“那边一平方米库房,一年才收六七块钱,而南新仓的级差地租相当可观,是那边的几倍到十几倍。”资产的盘活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加上其他经营收入,1999年底,杨波接手公司的第一年,企业亏损额降到298万元;2001年,杨波上任第三年,公司刨去各项开支和成本,实现利润5万元,连续五年亏损的帽子摘掉了。

“借用”皇家粮仓开百货公司的历史宣告结束,存量资源变成增量资源,这个办法带来的收益使杨波看到企业生存的希望。

解决了“钱从哪来”,更要妥善解决好“人往哪去”。不搞百货批发,导致大量冗员。公司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办理内退,鼓励员工组建起新的小企业,公司还将企业大厦内的摊位以最低廉的价格租赁给员工,南新仓商务大厦建成后,公司还召回了一批曾经的待岗人员,安置他们从事大厦保洁、保安等工作,人性化地解决了历史上老国企下岗分流和员工再就业的难题。

“熬”出来的南新仓商贸大厦

2003年,大厦正式开工。从开工那天起,在百货大楼四层的杨波办公室里面就多了一台望远镜,杨波总是要透过望远镜观察施工进度。

以“资产经营为突破口,加快企业发展”让杨波尝到了甜头,然而,还没来得及乐,便被严酷的现实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此时二环路周边鳞次栉比的商业项目已经基本饱和,而且根据有关规定,这一带已不允许建万米以上的超市或百货店了。想做商业老本行的路是行不通的,想发展,只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盘活资产,建南新仓商务大厦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早在1997年,当时的百货公司与香港一家有限公司和北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签订了合作书,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外商在规定的出资期限内未能缴付注册资金,南新仓商务大厦项目公司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1999年,公司又一次启动了合作招标工作。杨波方向明确———一定要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他明白这次如果开不成“庆功会”,就只能吃“散伙饭”。从16家投标合作公司选出4家,再从4家中选择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在北京地区已有大规模建筑项目、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公司。最终,香港香江集团牵手南新仓。

2003年,大厦正式开工。从开工那天起,在百货大楼四层的杨波办公室里面就多了一台望远镜,杨波总是要透过望远镜观察施工进度:最担心什么?停工!工程停了,说明资金没跟进,整个项目就有“黄”的可能,他每天一上班、处理工作的间隙,都要望上一望,停了吗?没停,真没停?再看看……大厦建成了,但他喜欢拿望远镜朝文化街望的习惯被保留了下来,街口有个喷泉,每当游客多的时候,他都会用望远镜远眺,因为杨波担心有小孩子掉进水里。

煎熬了两年之后,2005年南新仓国际大厦竣工。庆功宴上,杨波喝醉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头发白了,牙齿松动了,但杨波和公司领导班子让转型成功的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踏上了全新的征途。

“摸”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

每逢周末,古老的粮仓内都会飘出昆曲《牡丹亭》美妙的唱段。在只有60个座位的剧场里,演员的婀娜身姿、一颦一笑都有了不寻常的感染力。

作为一张文化创意“王牌”,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将古老粮仓与传统昆曲《牡丹亭》完美结合,自2007年5月至今已演出300场,“六百年粮仓演绎六百年昆曲”,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南新仓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代表。

“其实,我们领导班子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谈起做文化创意休闲街的最初想法,曾经有过军人经历的杨波坦承:自己也是边学边做。2005年春,那时的杨波还不明确到底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但“古代粮仓”无疑是个巨大商机与看点,用历史来吸引商户的想法已在他心里萌生,“打造南新仓休闲特色街”———杨波将自己的设想向一商集团做了汇报,得到了集团领导的认可。

“在东城区,还有保存这么好的古代粮仓群,古今结合、新旧交融是块宝地!要合理地利用好。”2005年夏,时任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的程红来到南新仓调研时感慨,她指出:“要围绕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条主线,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根据北京‘长城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特点以及国际化、民族化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特色街的策划,充分利用南新仓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建特色,让宝贵的古仓资源与现代化建筑有机结合,实现中西合璧,打造一个高品位、时尚精雅的,有别于其他特色街的精品,把南新仓建设成国内外闻名的、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当代中国文明进步的特色街区,让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和国内外商务消费者一到这里就能感受到中国北京古都文化的氛围,享受到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和服务,使其成为首都北京独具特色的‘窗口’。”领导的意见更坚定了杨波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信心。(下转第十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