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红色资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红色资本
 

2011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先锋周冠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文

改革先锋周冠五

周冠五,曾名李均。1918年生,山东金乡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石景山钢铁厂副厂长、厂长,石景山钢铁公司经理,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兼首都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首都钢铁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是中共八大、十大、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4月20日逝世,享年89岁。

“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负”,这16个字,掷地有声。

这是首都钢铁公司承包制的精髓之语,也是日后国企改革的标准阐述,而这16个字诞生于1979年。

1979年,周冠五以“承包制”的惊世之举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时年61岁的周冠五,以知天命的年纪,给了当时的中国青春的一击。

“只要周冠五在一张纸上签个名字,那就是钱”

1919年,中国北方最大的钢铁厂选址在北京石景山,一批立志救国的有识之士憧憬振兴实业,这就是首钢的前身。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首钢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

在中国,很少有一家企业像首钢这样,具有一个时代的标本意义。

周冠五的人生与首钢同行。

1950年,周冠五32岁,时任解放军二野某军分区的副参谋长。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战乱初定,亟须恢复生产,参加建设成为很多军人的理想,周冠五正是其中之一。

就这样,周冠五从一名军人转身,转业至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厂。此后的40多年里,他再也没有离开过。

从外行到内行,从转业干部到一厂之长,周冠五在首钢的岁月,是自己的人生历练,也是首钢的锤炼之路。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首钢,周冠五声名赫赫。当时的中国,企业家这个词尚被含糊提及,周冠五就已经是为数不多的中国著名企业家。

对很多首钢人来说,首钢内部发行认购的首钢债券,票面上的花纹和图案没多大印象,但对上面周冠五清晰有力的签名印象深刻。当时没有人会质疑它的价值。有种说法,只要周冠五在一张纸上签个名字,那就是钱。这无疑也是周冠五权威的证明。

然而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让周冠五感到最苦恼的是日常的企业管理越来越被束缚,身为一厂之长,很多事他做不了主。因为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即使是买本书,他这个厂长也必须奉命行事。与此同时,长期低工资、没有奖金激励的制度,限制了职工的创造力,周冠五每天都在苦思如何激发生产积极性。

“分配问题不解决别想跃进。”承包制在周冠五的酝酿中终于喷薄而出。

1979年初,周冠五亲自组织报告,送交北京市和冶金部领导,主动请缨,争当改革试点。

同年5月25日,国家经委、财政部等6个单位联合发文,确定京、津、沪8家大型国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作为8家企业之一的首钢定为“利润留成”的试点单位,由此拉开了“承包制”的序幕。

“结束了很多职工30年没涨工资的历史”

1982年,国务院批准首钢试行承包制方案。周冠五迅速地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法“三个百分百”:每个职工都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规章制度;出现违规违制,都要百分之百地登记上报;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对违制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首钢的生产秩序迅速恢复,工人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周冠五将生产任务和生产指标层层承包,级级承包,用这种新的激励机制调动首钢人的积极性。首钢职工的热情空前高涨,节约生产运动再次大规模展开,100项合理化建议被提出并实施。职工们的工资和福利提高了,结束了很多职工30年没涨工资的历史。

改革后的前三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上缴国家利润年均增长34%,而到1989年,首钢实现利润年均增长依然保持13.5%,是当时全球钢铁公司年均利润增长率的2.4倍。

在“承包制”的基础上,周冠五又推出了岗位责任制,实行利润递增包干,把首钢制度上的领先地位延续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并购,周冠五带领首钢继续先锋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在周冠五倡导下,首钢先后兼并了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所属的13家军工厂、原冶金部所属的两家地质勘察设计院、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所属的3家建筑企业。

1992年7月,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扩大首钢自主权改革试点的通知》,扩大首钢的投资立项权、外经外贸外事权、资金融通权。随后,首钢加快在国内兼并企业的步伐。

1994年,首钢以823.7万吨的粗钢产量一跃而成国内钢铁业群雄之首。11月,周冠五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几个月之后,76岁的周冠五卸任,离开奋斗了44年的首钢。

后来有媒体记者去探访退休的周冠五,老人精神依然健旺,他记得很多首钢的事情,甚至叫得上来许多首钢员工的名字。

“在一个地方呆这么久不离窝儿,我可能是第一个吧。”周冠五说。

周冠五也会记得首钢东大门前那座12米的钢鹰塑像。

那尊展翅的钢鹰,气势恢宏,充满激情,像极了改革先锋周冠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