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调查
 

2011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大米”遇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文

“强化大米”遇阻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国家有关部门主推的营养强化大米仍然未能“强起来”。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首批11家营养强化大米研发生产基地单位中,只有中粮、河南方欣米业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在进行营养强化大米的量产与市场投放,而大多数企业或者没做或者没有做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迟迟未出的国标、高成本带来的有价无市等构成了企业进行营养强化大米生产与市场推广的重要障碍。

国标“难产”

“国标是市场准入的依据,尤其是食品的添加一直以来都很敏感。”对于迟迟未出的营养强化大米国标,北京古船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洲说,“有了标准,我们就能做。”

刘亚洲向记者进一步表示,哪些能添加,哪些不能添加,添加的量是多少,这些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否则,企业不好操作。

“目前添加剂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也在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广州增城粮食局新塘粮食管理所副所长卢庆忠同样告诉记者,“有了标准,我们就能做。”

目前的营养强化大米主要是参照大米国标和食品添加剂国标。而在刘亚洲看来,营养强化大米的标准并不是两个标准的简单叠加,它需要自身的一个标准,尤其是在检验、化验方面。

事实上,营养强化大米的标准早就形成,只是一直没有获得“合法身份”。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国家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到,由该委员会起草的营养强化大米标准早于2009年5月报送给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

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对营养强化大米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等提出明确要求。

“等着用的标准却迟迟不出。”上述负责人坦言,“我们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都曾经通过有关渠道催过(国家标准委)”。

然而,这一业界期盼的标准两年内仍未获颁布实施。

对此,记者致电国家标准委农业和食品标准部问询,工作人员以“采访需要通过新闻宣传部门”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据业内人士分析,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有关食品添加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便变得异常谨慎。而在“塑化剂”风波下,营养强化大米国标的出台极可能变得越加遥遥无期。

有名无实

“小范围的生产在做,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计划。”当记者问到营养强化大米的生产情况时,卢庆忠这样告诉记者。

北京古船米业的情景基本类似。“还处在实验室的水平。”刘亚洲说。

“有名无实”的远不止北京古船米业与新塘粮食管理所。在调查了解中记者发现,11家首批营养强化大米研发生产基地中,真正将营养强化大米进行量产的不超过三家。

我国对营养强化大米的研究开发从2002年开始,2003—2006年,我国营养颗粒混配型营养强化大米和喷涂型营养强化大米的科研和试生产基本完成。近年来,有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了强化大米并进行了试销售。

可是,销售的情况并不好。

去年4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营养强化大米”上市新闻发布会,中粮大米部、北京古船米业、新塘粮管所等11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营养强化大米基地。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推这个事是很好的,但它毕竟不是国家的行政部门,而营养强化大米的推广普及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政府的定位。”在丹东维加力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天看来,中心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企业的力量更弱,靠企业往前推是不可能的。

中粮大米部总经理杨红也曾表示,在国内推广营养强化大米希望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市场上的反应或许从超市的销售得到直观表现。在成为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力推的营养大米首批合作企业后,乐购超市起初上架了营养强化大米。然而,时至今日,“营养强化大米”早已不见了踪影。

长期跟踪营养强化食品的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徐克表示,“这两年跟前几年的情况基本一样,在国外有一部分市场,而国内的量则很小。”

转机

徐克认为,较高的成本造成了营养强化大米的“有价无市”。

目前营养强化大米有两种,一种是将铁、锌、钙、维生素等营养素喷到普通大米上面,混合、干燥后制成;另一种是将优质大米碾碎,然后将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铁、锌等营养素与米粉混匀,再通过模具压制,恢复普通大米形状,将这种米粒以4%到5%的比例,混匀在普通大米中,就是“营养强化大米”。

由于喷涂法要求企业具备完整的生产工艺,所以国内基本上采取的是后者的做法。

混配法所需要的营养颗粒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直接采购,一种是自己生产。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营养强化大米多是企业采购营养颗粒而制成的。“这种营养强化大米的成本比较高,售价自然就高。”四川省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洪泰说。

河南方欣米业销售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营养强化大米每斤在10元左右,相当于普通大米的4—5倍。

孙洪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贵就贵在了营养颗粒上。”

记者了解到,一吨营养颗粒的采购价在3万元以上。如果按4%—5%的掺入比例来算,每斤营养强化大米的成本就是普通大米的2倍。“这还不包括包装等费用在内。”孙洪泰说。

而如果是企业自己生产营养颗粒的话,前期就必须投入不少的资金,加工营养颗粒的设备就需要2900万元,同时还要承担市场风险。

即便如此,为降低产品的成本,也有企业尝试自己投资建设营养颗粒加工基地。

“一吨营养素的采购价格在3—4万元,而自己生产则只需几千块钱。”孙洪泰告诉记者,“每吨便可节省3万元。”

孙洪泰向记者计算说,这样生产出来的营养强化大米的售价在3—4元之间,跟普通大米的价格就差不太多了。

“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元,整个工程下来估计需要1.2亿元。”孙洪泰透露,他的营养强化大米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半,预计年底能建成投产。

1.2亿元不是小数目。对于资金的来源,孙洪泰透露,“一部分自筹,一部分是朋友通过抵押贷款而投资入股的。”

“正在建的是年产6万吨的一条生产线,以后是否增加生产线要看市场销售情况的好坏。”孙洪泰的目标是至少要建成年产20万吨营养强化大米的生产能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