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3年:地下工厂死灰复燃
超薄塑料袋企业80%复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延生/文
超薄塑料袋企业80%复产限塑3年:地下工厂死灰复燃
6月1日,“限塑令”3周岁。
“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表示,3年来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
然而,知名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对此却并不乐观:“据调查,‘限塑令’实施之初,当时全国3万多家生产企业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现在生产企业的数字又回升到了2万多家,原来停产的企业有80%又恢复了生产。”
李静也认为,“限塑令”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由于塑料购物袋生产工艺技术简单,部分地区的小作坊转入地下生产,部分地区监管不严,一些集贸市场还存在无偿提供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情况。
小企业投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6月1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对北京10家连锁超市和10家批发市场的塑料购物袋质量与销售情况进行专项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0家超市中,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石景山店)的小型塑料购物袋,未按照国家塑料购物袋标准的要求标注信息,塑料购物袋表面只有环保证书号,没有塑料购物袋生产厂家、塑料购物袋大小规格及厚度等必须标注的信息。城乡仓储大超市(苏州街店)的塑料购物袋也无生产厂家信息。
由于在超市购物连卷袋不收取费用,一些消费者就图小便宜,常常多撕不用或者撕下来盛装别的东西,再或者撕下来带回家使用。这些做法违背了限塑的本意,影响了限塑的效果,而且还加大了超市的成本。
家乐福超市(白石桥店)、城乡仓储大超市(苏州街店)等对连卷袋的管理依旧很宽松,连卷袋靠近食品放置,消费者可像选购商品一样自由撕取。
和超市相比,农贸批发市场的现状更加堪忧。由于农贸市场规模较大且交易灵活,往往出现查的紧藏的严、查的快闪的快等故意躲避现象。
据本报记者了解,被调查的10家农贸市场中7家市场有指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但是,指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并非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大部分市场依然存在塑料购物袋品种混杂、没有标识、劣质低廉、不合标准的情况。市场经销商依旧沿袭以往的“传统”,因不愿失去客户而慷慨地向消费者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致使超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出现升温势态。
“不法企业轻视国家政策法规,唯利是图,顶风作案,是造成黑心塑料购物袋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参与调查的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质监部部长段玉静分析说。
“限塑令”实施之初,确实打击了一批生产条件不合格、生产设备不达标的小企业、小作坊,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起到一点限塑效果。但是渐渐地政府监管松弛了,一些投机的小企业不甘放弃低成本高利润的回报,因而进入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列中。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的批发市场中的塑料购物袋存储量大且种类齐全,高高的货架上摆满了塑料购物袋,宛若小库房。众多型号的塑料购物袋大多数是无任何标识且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面对国家的法规严令,塑料购物袋销售商却“泰然自若”地赚着昧心钱。
“对于市场监管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开办者监管缺失。”北京东郊批发市场总经理陈景明指出。他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了“三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指定经销商、统一质量和价格。出了问题,工商部门可以直接找市场开办者,追根溯源。同时,还应该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允许消费者投诉,进行多方市场监管。
另外,消费者的观念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报记者在超市中采访时发现,中老年消费者大多拉着购物车或在结账时掏出自带的购物袋,但是一些年轻人则成了超市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常见客户。本报记者看到,一位年轻女白领,购买了一些零食和日常用品以及两个1元特大塑料购物袋。她将所购物品平均分装在两个购物袋里,每个袋子的剩余空间都还有一少半。她表示,来超市很少自己带购物袋,因为“没有带袋子的习惯”。
正规生产企业遭受冲击
“不法生产商死灰复燃,对我们正规生产企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北京环绿地塑料制品厂总经理马福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987年建厂的北京环绿地塑料制品厂以生产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降解地膜等可降解聚乙烯塑料制品为主,以前每天生产环保塑料购物袋300—500万只。由于受“黑心塑料购物袋”的冲击,现在每天只生产100多万只。
马福生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合法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无证小企业的监管,坚决取缔黑心小作坊。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单纯依靠塑料购物袋收费就想解决其造成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董金狮指出,要解决塑料购物袋的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严厉打击制售劣质塑料购物袋的地下黑工厂和黑市场,杜绝不合格的塑料购物袋进入市场,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生产厂家和使用者的行为,保护正规生产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合法利益。
同时,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约束机制,以缓解过多的污染治理费用负担,不使污染治理这一沉重的负担一味地由政府和社会承担。
董金狮认为,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背后真凶,人们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以及落后的垃圾管理和处理方式,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内因。
他建议有关科研机构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开发研制出功能良好、价格适中,又不会污染环境或污染较少的替代产品,方便群众生活。
同时,尽快建立垃圾资源化系统,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和再生利用,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产业化”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才能变垃圾为资源,实现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生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限塑令”主要是针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
日前,商务部商贸服务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表示,将扩大限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范围,包括餐馆、医院等场所。此外,国家发改委也将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工作的责任,继续加强监督检查,明确集贸市场开办者“限塑”第一责任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