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6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作的终止是由于PayPal对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业务发展的担忧,而在当前国际支付方式中,失去与拥有近2.2亿客户基础数量的PayPal的合作,意味着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业务发展的市场潜力受到影响。

eBay阿里决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文

eBay阿里决裂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近日,eBay旗下的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宣布,将于8月3日起终止和阿里巴巴在全球速卖通业务上的支付合作。

一年前,让eBay与阿里和好的是PayPal。如今,令两者决裂的还是PayPal。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作的终止是由于PayPal对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业务发展的担忧,而在当前国际支付方式中,失去与拥有近2.2亿客户基础数量的PayPal的合作,意味着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业务发展的市场潜力受到影响。

eBay断腕

6月3日,PayPal中国官方网站宣布,在对双方合作进行常规审核之后,从今年8月3日开始,PayPal将不再作为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平台的支付方式。

这意味着,“化敌为友”仅一年时间的eBay与阿里再次成为敌人。

2010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与PayPal开展合作,用以解决国际买家的在线支付问题。

虽然不能量化PayPal在促进速卖通快速发展中的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过去的一年中,PayPal帮忙不少。

阿里巴巴201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全球速卖通业务交易额在半年内翻了一倍,居Alexa.com国际B2B在线交易平台流量首位,且增长势头持续强劲。

虽然在交易规模上还不至于对eBay产生直接威胁,但是,按照全球速卖通的发展速度看,未来无疑是eBay的强劲竞争对手。而现在eBay正在做的就是,尽量延迟这一天的到来。

实际上,eBay与阿里巴巴的决裂早有先兆。

今年初,PayPal要求全球速卖通会员支付费率由3%上调至7%,然而阿里巴巴并没有同意。

“包括费率之争在内的诸多摩擦只是导火索而已。”在业内人士看来,促使eBay做出与阿里巴巴终止合作决定的是两者在小额外贸平台之间的竞争。

记者了解到,同样以海外贸易为主要业务的eBay中国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便是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

“eBay的抉择是明智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eBay断腕是为了不至于助虎为患。

冯林进一步表示,如果不终止合作的话,PayPal只能是扶持速卖通越做越大,而未来阿里巴巴则完全有可能用支付宝将PayPal取而代之。“到那时候,先提出分手的将不是Pay-Pal,而是阿里巴巴。”冯林说。

PayPal在声明中表示,PayPal仍将深耕中国市场,继续为中国商户提供更加安全和易于使用的支付方式,帮助他们将商品销售给PayPal遍及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同时,PayPal的业务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10年PayPal在大中华区的总支付金额超过44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4%。

据记者了解,在全球有超过900万商户在其业务平台上接受PayPal作为支付方式,目前遍及全球190个市场的近1亿活跃用户信赖和使用PayPal,用超过20种货币进行交易。

可以看到,对eBay来讲,直接影响是损失了目前规模还不算太大的客户,然而,这也让其少了未来或许能成长为重要合作伙伴的潜在利润增长点。

阿里很受伤

对于PayPal的声明,阿里巴巴声称,“全球速卖通为客户提供不同的付款渠道,与PayPal终止合作不会影响其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多样、安全的付费方法。”

阿里巴巴方面虽然没有正面回应合作终止带来的冲击,但相比eBay而言,这一事件对阿里的影响要大得多。

在全球速卖通在线支付中,PayPal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尽管阿里巴巴没有对外透露具体数值,但据业内人士推测,这一比例在50%以上。

也就是说,全球速卖通上的大多用户已经习惯使用Pay-Pal进行支付,而这一国际主流支付工具的“下线”无疑将降低他们的使用体验。“更为糟糕的是,一些用户会因此而流失,尽管这还需要等到8月份以后才能得到证明。”冯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业务受到冲击不可避免。

PayPal对于速卖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阿里巴巴与PayPal达成合作时,时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的卫哲曾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提供快速、安全和简便的付款方式,确保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与像PayPal这样的公司合作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提供支付需求的对外表述上前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由“快速、安全和简便的付款方式”变成现在的“多样、安全的付费方法”。(下转第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