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考核重结果
也要重过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文
业绩考核重结果也要重过程
结果论盛行的结果是导致众多企业在业绩考核上出现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问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结果比过程考核起来更加简单和容易,也更有说服力。
但简单和容易只能说明结果导向的考核是个“懒办法”,却并不能证明其是个好办法。
出现在双汇、阿里巴巴B2B以及沃尔玛等企业的问题足以说明,单纯结果导向的业绩考核,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导向,并最终导致出现与企业目标相背离的结果。
比如说阿里巴巴B2B,在2008年11月全球经济危机时,曾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小企业厂商,获得更高的市场渗透率,推出了入门级会员服务“中国供应商”“出口通版”,定价仅为每年1.98万元人民币,而之前的“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收费每年4.98万元人民币。这一低价、低门槛的策略立竿见影,使得阿里巴巴当年第四季度破纪录地新增了12192名“中国供应商”的用户。
但这一业绩指标成长的背后,却是阿里巴巴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分别出现了1219名及1107名签约“中国供应商”涉及诈骗全球买家的情况,在5000人的直销团队中,有近100名销售人员和部分主管及销售经理需要对其故意或疏忽容许骗子规避公司的认证措施,及在国际交易市场上有组织地建立进行诈骗的商户店铺负直接责任。
“供应商欺诈门”事件,直接导致阿里巴巴CEO卫哲及COO李旭晖引咎辞职。阿里巴巴折损了两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不说,其商业信誉和品牌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事实上,双汇“瘦肉精”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也是职业经理为了使财务报表“更好看”,并进而获取相应激励而导致的。尽管双汇由此在短期内因为降低了成本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并多赚了大量利润,但是被“3·15”晚会曝光后的短短半个月内,其损失达到121亿元,况且比经济损失更要命的是双汇由此损失了市场和人心,在许多地方其销售下降幅度达到80%,就连在其根据地河南,都出现了消费者不吃双汇产品的现象。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被激情所鼓舞的企业和职业经理人都像是服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大家都希望会有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和比别人更多的财富。在长期的GDP崇拜中,许多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已经被异化,错误理念把许多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引向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误区。
业绩考核指标和业绩考核工具是一种导向和指挥棒,对于职业经理人商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从建立科学的、结果与过程并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的考核机制和多元化的指标考核体系入手,对现有“唯业绩论”的考核理念和方式进行纠偏,从而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职业经理人摒弃利润至上的错误观念,进而形成科学发展观,促进和保障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