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产业
 

2011年5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檀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国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敝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洋奶粉涨价真相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文

洋奶粉涨价真相调查

洋奶粉涨声一片,本土奶粉企业节节败退。由于关乎婴幼儿食品安全,奶粉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已不是成本,而是品牌与诚信。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我们并没有涨价的打算。”雀巢(中国)媒体发言人何彤5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在12天之前,国家发改委召集雀巢、美赞臣、澳优、雅培、多美滋、惠氏6家奶粉企业,举行了一次例行会议。

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此次例会的重点,是向这些洋奶粉企业了解奶粉价格问题。

一边称无涨价计划一边是价格普涨

本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雅培、美赞臣、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在终端市场上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孩子一个月要喝一两千块钱的奶粉,最近去买奶粉,发现又涨价了,奶粉简直成了奢侈品。”刘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可孩子又不得不喝,也不知道这奶粉涨价啥时候是个头?”刘先生摇摇头说。

尽管何彤对产品涨价一口否认,但根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今年初以来雀巢系列奶粉价格已经在全线上涨。

其中一款1—3岁400克盒装奶粉,已由每盒64元涨到66.6元;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金色“雀巢金牌成长”奶粉,则是由旧包装改头换面而成;其400克袋装“雀巢成长”也由每袋38元涨到41元。

同样是400克雀巢奶粉,盒装跟袋装为何差这么多钱?据介绍,主要是因为配料成分有变。

本报记者比较了一下,雀巢盒装400克1—3岁雀巢幼儿配方奶粉相比袋装而言,能量低了,利于身体发育的蛋白质和利于脑部发育的DHA含量都增加了。在其推荐说明中也特意强调了“更高含量从瑞士进口的DHA+ARA,受到抗氧化保护,有益于幼儿脑部及视力的发育”。与配料同时变化的还有包装。

但雀巢400克袋装奶粉配料和包装都没有变化,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5月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美赞臣公共事务部杨韵同样表示:“近期并没有涨价的计划。”

杨韵同时表示,近半年来美赞臣奶粉价格都没有变化。

雅培中国北区媒体发言人张雪5月19日上午告诉本报记者:“雅培近一段并没有涨价,至少公司没有收到任何涨价的正式通知。经销商和零售商是否加价,公司没有强制约束,不过公司会给出建议零售价。”

本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雅培、美赞臣、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在终端市场上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在红孩子网站首页,雅培、惠氏、雀巢、多美滋的促销广告格外显眼。本报记者致电该网站,被告知雀巢1—3岁400克盒装奶粉已涨至每盒69元,涨价就发生在近一周之内。

专家称“成本说”不靠谱

王丁棉表示,事实上,奶粉的利润是非常大的,有的品牌毛利高达6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原材料、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也不足以导致必然提价。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各奶粉品牌发言人一边否认“涨价”,一边声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涨价理由不外乎是产品更新、包装更新或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

本报记者了解到,雀巢在中国内地有其自己的奶源基地,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双城市。雅培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新加坡工厂生产的,其奶源是从新西兰进口。惠氏则从新西兰原装进口。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雀巢近日在中国奶制品市场上探索“奶农—工厂”供应链模式,试图同时解决质量和供应两个问题。真是这样的话,成本只有降低,涨价便不能以此为由。

雅培也在尝试直供模式。

本报记者了解到,5月12日,雅培与乐友孕婴童签署了直供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全年的合作订单金额将超过1亿元。乐友孕婴童CEO胡超对本报记者表示,直供模式省去了多个中间环节,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而且在乐友渠道内,消费者可比从前的代理模式更早买到雅培的系列产品。

本报记者在雅培官方网站上看到,今年2月,雅培中国宣布,为中国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LBW)推出全新喜康宝早产儿配方创新系列,新配方几乎成为奶粉涨价的“一致”说辞。

业内专家表示,一桶奶粉换装后一般会上涨10—30元左右,不过这些新成分是由什么生产的、价值多少、在奶粉中的占比多少,一般人很难搞清楚,由此引起的成本上涨成了一本糊涂账。

本报记者致电各奶粉品牌企业,要求提供价格及成本构成表,其媒体发言人都以公司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

此前,惠氏中国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供应中国市场的惠氏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由惠氏新加坡工厂生产。随着国内需求增长,新加坡工厂产能已不能满足供应,因此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工厂生产,由此造成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和关税上涨,导致价格调整。”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事实上,国际奶粉价格一直走低,在中国即使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因素,也不足以使其频繁涨价到目前的程度。

而且,据本报记者从海关了解,奶粉进口关税不是在上涨,而是在降低。目前,新西兰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平均支付不到10%的关税。

关税成本因素说不攻自破。

而恒天然表示,2010年,全球乳品产量增幅为1.8%,低于2009年的2%。这也是导致奶粉涨价的因素之一。

王丁棉表示,事实上,奶粉的利润是非常大的,有的品牌毛利高达6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原材料、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也不足以导致必然提价。

本土奶粉全线败退

叶檀更公开表示,洋奶粉顶风涨价,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大陆消费者到香港扫货,是这种奶粉恐慌到了极致的表现。

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3月,海关总署对目前国内洋奶粉市场进行了摸底,其中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国内奶源售价比国际上便宜一半,国内奶源和本土乳品企业有大的原料成本优势,表现在价格上更是低廉,为什么竞争不过洋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对国产奶粉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5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孙金才说。

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而摄入三聚氰胺是导致部分婴儿患肾结石的罪魁祸首。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2家491批次婴幼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正式升级为乳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告诉本报记者,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60%,而到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

国产奶粉主要是因为奶源和人工成本占据很大的优势,价格低廉了很多。当时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不用担心洋奶粉品牌会对国内品牌构成威胁。”

不料威胁转眼来到。“三聚氰胺事件”事件后,国内乳品销量直线下滑。

如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数受访者表示:“宁愿承受洋奶粉的高价格,也不愿让孩子喝国产奶粉,因为冒不起这个险。”

有些受访者说得更直白:“洋奶粉价格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安全。拿钱买个放心,也觉得值。”“洋奶粉贵在诚信和品质。”“供求关系决定了洋奶粉的高价格,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产品牌的信誉丧失殆尽。”

家中并不宽裕的李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儿子吃洋奶粉,手头不宽裕,对奶粉涨价没办法,但对自己的其他支出有办法,自己少吃点也不能让他吃国产的。”

孙金才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提价频率也逐渐增加。

恒天然总裁AndrewFerri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中国乳品的高需求推动了乳制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份,新西兰恒天然将每千克乳固形物农户预期收购价提高了0.6纽元,达到每千克乳固形物8纽元的高位。

经济评论家叶檀认为,洋奶粉涨价的根本原由在于市场供求及其品质,要怪只能怪自己品牌不争气。

叶檀更公开表示,洋奶粉顶风涨价,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大陆消费者到香港扫货,是这种奶粉恐慌到了极致的表现。

叶檀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国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敝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什么时候国人对洋奶粉的品牌溢价不买账了,其动不动就涨价的行为也就无从谈起了。”叶檀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