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会展 上一版3
第12版            会展
 

2011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参与世界舞台竞技的增多,国际性会展扮演的企业走出去加速器的角色不断深化。利用好会展平台,企业在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全球竞争方面将有可能事半功倍。

国际性会展:企业走出去的加速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志明/文

国际性会展:企业走出去的加速器

会展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的调查,通过一般渠道找一个客户,需要成本219英镑,而通过展览会的成本只有35英镑,展览业是优于专业杂志、公关、报纸、电视、会议等手段的营销中介体,是采购商和供应商交流合作的最佳舞台。

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10月19日,在第十一届北京BICES展会期间,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联手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日本建筑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将在京举办,同期还将举办全球挖掘机峰会和全球矿山设备峰会。届时,徐工集团将与卡特彼勒等跨国巨头一同亮相。对此,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升表示,近几年,徐工集团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核心竞争力上,比如在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上,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仅要具备世界级的规模,更要具备世界级的实力。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中国与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之间的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不断融入世界的同时,必须与国外领先企业一道,实现包容性、协同化的增长。

以贸易立国的德国有世界展览王国的美誉,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外国参展商比例平均超过50%。“通过参与一些高端的会展,我们公司达到了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目的,这对提升我们的国际化水平大有帮助。”5月21日,在第六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浙江菲达环保集团副总经理许铨安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是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许铨安说,在此次论坛上,他结识了跨国企业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胡瑞连,二人就中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话题相聊甚欢,二人所领导的企业也共同当选“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

不仅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把外国企业请进来———国际性会展两方面功能兼备。

5月17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研究院、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绿色和谐基金、ABCD国际企业集团联合举办,主题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之机遇和挑战———投资农业商机”的21世纪农商论坛在京举办。

在回答关于为何选择投资中国农业问题时,ABCD国际企业集团总裁表示:“目前,中国的其他各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投资风险极大。而中国的相对而言发展空间更大,而且现在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工作,各种政策支持力度也更大。我们在充分考察了中国市场后,对在中国发展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必然出现更多的需求,这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我国会展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

大连市展览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葛玉广认为,国际化程度高的展会,拥有海外招展招商的网络;与海外行业协会、商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良好的信誉,受到参展商的信赖;有着适合展会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因而才会具有生命力。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展会,就会有越多的海外参展商加盟,越多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参展,越多的信息参与交流;国内企业接触的海外客户越多,贸易成交的机会就会越多。

但是,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展览业的国际化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据中国贸促会对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个展览会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展览会中参展商总量为34万,其中国际参展商3.1万,约占参展商总数的9%;参观总人数1.2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人数为55万人次,占参观总人数的0.44%。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

展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时下好多展会自称国际展会,但仍然没有摆脱办庙会、办集市的办展理念,没有致力于招徕外商参展、国外产品参展、国外观众参观,展览会作为中外合作交流的平台作用未能很好发挥。国内展览会往往题材雷同,规模不大,不少公司实际上还停留在家族式运作的低水平,服务质量堪忧。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了内强素质、提升水平外,树立全球眼光,转变思想观念,吸引国外资金、技术、管理人员进入我国展览市场,同样重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