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纵深
 

2011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Kroll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98%的中国被调查企业在去年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行为,中国已经超越2009年位居榜首的巴西,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

海外坏账:欺诈和陷阱

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文

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调查海外坏账:欺诈和陷阱

CFP供图

5月19日晚上,在浙江义乌的一家高档饭店里,箱包制造商李立(化名)设宴招待几个欧洲买家。“这一次,我特意邀请欧洲买家过来,加深一下了解,害怕第二次受骗。”李立告诉本报记者。

在此之前,上一批欧洲买家在下了订单后突然消失,让李立损失了10多万元。

远在廊坊同样是箱包制造商的王先生运气比李立还差。“一个海外客户下了订单,还支付了30%的预付款,当我把货物发出后,就再也没见到剩余欠款。”王先生说。

李立和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出口企业因为外国进口企业赖账而发生的损失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后每年都以150亿美元至170亿美元的数量递增。

全球风险咨询企业Kroll公布的2010年至2011年度《全球反欺诈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遭遇的欺诈行为有44%是由供应商和客户实施的,而对合作伙伴、客户进行过尽职调查的中国企业数量比例为38%,远低于全球平均50%的水平。

Kroll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98%的中国被调查企业在去年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行为,中国已经超越2009年位居榜首的巴西,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

赖账企业欧美占五成以上

从过程来看,遭遇美国欠债的行业已经由传统的服装、玩具、礼品等扩展到了珠宝、家具、模具、建筑材料、食品、制造等行业。美国企业的还款周期也由原来的30天至45天,发展到现在最长达160天。

李立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出口到欧洲还有一定的利润,大概在10%。出口到美国根本没钱赚,而且美国企业还款周期越来越长,信用风险也很大。

“我现在一般不敢和美国客户做生意。据我了解,在国外赖账企业中,欧美企业占到了5成以上。”李立说。

位于纽约的美中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刘海善5月21日晚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追债已经有4年,从过程来看,遭遇美国欠债的行业已经由传统的服装、玩具、礼品等扩展到了珠宝、家具、模具、建筑材料、食品、制造等行业。”

刘海善说,美国企业还款的周期越来越长,原来一般的还款周期为30天至45天,现在最长达到了160天。

李立说,这实际上是把资金链的压力转移到了中国企业身上。一些中国企业急需出口,为了保住订单,不得不答应美国企业延长还款期限的要求。

“更为严重的是,在我接手的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追债的案件中,有50%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签订出口合同,只有订单合同,这直接导致美国方面以各种理由拒不付款。”刘海善说。

即便有合同在手,中国企业也不轻松。

香港俊彦(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粒告诉本报记者,在美国打的官司虽然赢了,但300万美元的赔偿金至今杳无音信。

前年11月份,他所在的公司与广东伊丹珊实业有限公司、惠州万达鞋业有限公司、香港冠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委托广东某律师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iti-cross公司违约和合同欺诈。

去年7月初,法院判决上述4家中国企业胜诉。但此时广东伊丹珊实业有限公司已经破产,而惠州万达鞋业有限公司、香港冠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到了破产的边缘。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件至少还导致7家中国企业受骗,但这些企业没有能力去美国追讨,更没能力去打官司,目前大多已经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对方一直在拖着,现在都交给律师去负责这件事了,我现在对外贸生意感到很泄气,想转行。”关粒说。

让关粒有转行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公司在欧洲也遭到欺诈。

不久前,一份来自希腊的订单让关粒看到了欧洲市场的希望,希腊客户要求订购2万吨的鞋子,并支付了近3万美元。

关粒赶紧组织货源,准备发货。但这次,关粒倒在了船务公司身上。提单正本还在关粒手里,船务公司就已经偷偷把货物发给了希腊客户。当关粒联系希腊客户时,已经联系不上。

船务公司给关粒的说法是:那边海关扣货。

这让关粒非常气愤:“没有自己的同意,那边怎么可以偷偷发货。现在正在走司法程序,但估计希望不大,又是一笔欠账。”

与关粒一同打美国官司的另一家企业负责人在欧洲的遭遇也不是太好。

该负责人说:“我的一个英国企业客户经历了两次破产,两次重组,现在对我的订单已经不承认,根本不给我订单的剩余欠款。欧洲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

知识盲区之外的政策风险

在刘海善接手的案件中,还有50%的中国企业虽然签订了出口合同,但都是无保障的合同,对方没有抵押物作为不能履行合同时的赔偿。

与单纯的国外企业欠债相比,有些企业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导致追债难。

安徽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邓经理最近非常发愁,“稀里糊涂地上了韩国一个客户的当”。

在接到这个韩国企业一笔价值300万元的服装订单后,邓经理马上组织生产。“其中有一个细节,当时没有注意,没想到就栽在这个细节上。”邓经理说。

当时韩国客户要求把商品标签的生产地写为“泰国制造”,这样会降低关税。“抱着为对方着想的想法,写成‘泰国制造’也无可厚非。”邓经理说。

发货以后,韩方不付钱并且要求退货,这令邓经理有点措手不及。“既然要求退货,那就退货吧。”邓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问题出现了,由于商品标签上写的是“泰国制造”,而自己的提货单上写的是“中国制造”,虽然提货单还在中国企业手中,但由于标签生产地与提货单上面写的“中国制造”不符,无法退货。

邓经理说,几经申诉,韩国海关方面就是不给退货。

韩国海关把这笔货物认定为“无主货物”,并以低价予以拍卖。

“这个韩国订货方企业委派另一家韩国企业以低价拍得该笔货物,导致自己血本无归。国外企业受当地政府保护也是追债难的一个原因。”邓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

除国外海关的保护外,国外的法律也对中国企业海外追债产生了障碍。

刘海善向本报记者出具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就在5月份,美国最大的家具批发商Berkline公司轰然倒闭。浙江蒙努家具公司被列在美国Berkline公司申请破产案前30位债权人名单中的第4位。Berkline公司拖欠蒙努公司达200多万美元,涉案中的中国企业共计被拖欠近1000万美元。

“如果能够早点得到预警,也不至于在Berkline公司倒闭之后才想到去要赔偿。按照美国的法律,企业申请破产需要1年的准备时间。而在过去1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些中国企业一无所知。”刘海善说。

此外,按照美国破产法相关规定,申请破产案的公司申请合法破产时,如果债权人在30天至50天之内未提出异议或诉讼,美国法院一般会批准全部或部分免除其债务。

“根据美国的破产法,越早解决,拿到钱的可能性才越大。”刘海善说。

在刘海善接手的案件中,还有50%的中国企业虽然签订了出口合同,但都是无保障的合同,对方没有抵押物作为不能履行合同时的赔偿。

“没有保障的合同,在对方破产后,很难拿到赔偿,美国法律也不会保护你。”刘海善说。

骗子的障眼法

如果企业先期请美国专业律师调查了解美方企业情况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费用只有1000美元左右,远远低于受骗后的巨额损失。

原来开宝马,现在出去只能打车。一个骗子竟让马华(化名)几乎倾家荡产。

马华是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如今,他的企业已经破产。

去年,通过关系介绍,马华认识了一位美籍华人,该客户给马华下了近500万元的一个服装订单,马华开始组织生产,当货物渐次发出后,该客户下了第二笔订单,价值近50万元,并支付了4万美元的预付款。

“看到有预付款,我也没有太多怀疑,毕竟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完全过去,能接到这样的单子已经很不错了。”马华说。

第二批订单的货物发出后,过了1个多月,马华仍未收到剩余欠款。他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

“我跟那个美籍华人客户联系,怎么都联系不上,我按照该客户留下的在美国地址去了趟美国,该地址早已人去楼空。”马华告诉本报记者。

马华向本报记者详细讲述了经过。

“这个客户最先开出的采购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近1倍。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绝对让人心动。”马华表示。

据了解,该客户在付款方式上也是绞尽脑汁。第一单总是以L/C即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但开具的L/C是由该公司事先就与开证行约定的———仅为订货而不需兑付。信用证开出不久,又宁可付少量违约金而取消信用证。服装生产企业一旦签订了销售合同,订下了原材料,就等于进入了生产程序,产品上了流水线,就无法让其停下。

此后的第二单,客户先付20%作为合同预付款,约定收到货后付清余额。但是,客户往往不会付整个第二单的20%。收到这笔款后,供货商会将货物运进海关仓库,并按合同放提单。买方拒付款的理由,通常是服装质量和尺寸问题,交货期延迟也是常用的借口。

马华说,当货物发出后,对方一直都强调要等收到货物才会付款。但收到货物后,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

据马华了解,和他一样受骗的浙江企业起码还有5家以上。

自己的货物到底去哪了?马华又亲自去了一趟美国想要弄明白。

去美国调查之后才明白,那个客户就是一个骗子公司,该客户把中国企业以7至8美元成本生产的大批服装骗进美国后,以每套3至5美元不等的价格,整集装箱批发给一些中间商。而他每套服装的成本大约3美元以下,具体包括开信用证费用、信用证违约金、少量预付款、海运费、关税、仓储费和办事费用等。

上述箱包制造商王先生也表示,自己也曾经受过一次骗,客户通过代理公司下了订单并支付了30%的定金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客户就是一个骗子,并不是正规的公司。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