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消费电子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家电业智能转型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安也致/文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中国家电业智能转型

被誉为“上帝”的消费者,近年来在各大家电企业的集体“宠爱”下,胃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琢磨,最终反向推动了众多家电企业的主动创新与变革。

5月15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意外现身“海信集团智能战略发布会”,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未来10年海信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智能化”转型新方向,并明确表示将成立智能化战略推进组织,以智能化为灵魂,统一推进海信旗下多媒体、通信、家用电器、智能交通、地产等全系统“智能化”。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启的元年,经历了40多年发展的海信选择在今年推出“智能化”转型,且横跨两个“五年发展规划”,表明了企业对于智能化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视程度,也预示着这一转型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

转型提速

对于为何选择在2011年开始转型,周厚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当前,市场竞争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终端硬件竞争,应用与服务和用户体验成为核心,这无疑是我们的短板。”

近年来,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呼声高涨,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三网融合的进程和步伐。与此同时,在市场层面上,电视、手机、PAD、电脑四屏合一愈演愈烈,引发了消费者传统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升级,这一切正是智能时代发展的前兆。

在传统电视机市场上,去年以来,3D、智能、LED液晶等新产品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全球电视平板化浪潮的更新换代速度。与此同时,空调、冰箱等白电以及热水器、电饭煲等小家电也在太阳能、物联网等新能源、新技术冲击下,迎来了转型的高峰期。此外,手机通讯在苹果iPhone带动下迅速迎来了智能化爆发新浪潮。

对此,周厚健坦言,“智能时代,创新文化显得更为重要,应用、服务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作为中国家电业的“吃螃蟹者”,周厚健表示,海信智能化的核心是加强海信独特的智能多媒体运营平台以及“智能商店”建设,以期提高“服务”在海信硬件产业中的收入比重。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海信40年来的上述布局,无疑为未来10年的智能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家电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微笑曲线”来打造满足中国企业的新竞争规则。

早在2002年就开始推出的互联网电视,也因为产业链的不成熟、不完善而夭折。不过,海信在智能化转型上的脚步并未停止:2006年初重组整合海信宽带公司,2008年投资组建海信传媒网络公司,2009年启动智能电视开发,迅速打造出了一条基于光纤宽带接入、智能多媒体运营平台和终端设备操作系统、智能家居媒体中心及智能终端应用商城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海信在国内率先推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同时开始提供丰富多样的电视应用商城服务。

协同发展

目前,仅海信家电产品每年就会增加2000余万的终端用户群,这是一个巨大的平台。不过,在智能化时代,仅有这些用户群还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在周厚健看来,实现国内不同产品之间的设备传输协议的一致和兼容,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体验和选择,将是未来整个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日前,音视频内容网站乐视网与海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海信智能电视将成为乐视网首个TV版的落户窗口,这不仅意味着乐视网的云视频从概念阶段上升到了试商用阶段,更意味着海信构建共同发展的战略平台步伐全面加速。

实际上,7年前海信联手联想、TCL等企业共同创建了“闪联”标准,使不同厂家产品互通互联成为现实。今天“闪联”已成为国际数字家庭互通互联标准。此前,海信携手TCL、长虹成立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标准联盟,旨在统一智能多媒体技术标准和开发环境,为消费者和应用开发商创造便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