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思想者 上一版3
第12版            思想者
 

2011年5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亲爱的中国读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彼得·巴菲特/文

致亲爱的中国读者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非常高兴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能与未曾谋面的你们,产生美妙的邂逅。对我而言,中国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崛起,世界在赞叹中看到它的巨变。中国正在改变世界,从商品制造到价值观的传输,巨龙的吼声变得越来越响亮。

而在每一个快速变革的国家中,都会遭遇这样的难题:我们如何抵御各种诱惑和压力,找寻自己的人生志向,以源源不绝的激情去追寻梦想。我在书中分享了很多关于金钱和幸福的价值观,它们基于我的个人成长经验以及我在摸索中体味到的各种挫折和喜悦。很多人认为,我的人生起点很高,没有谋生的压力,自然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此种看法,我并不认同。离开大学后,我开始独立地生活,不仅要负担音乐工作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我和其他年轻人没什么两样,都在为了工作和生活不停打拼。我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非常幸运,但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最重要的做人态度:你的人生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了哪里!

我父亲沃伦·巴菲特,因为在股市上的巨大成功而享誉世界。对我而言,他不仅仅是一个父亲,而且是以话语、行动深深影响我的一个先行者。他极度享受工作带给他的乐趣,每天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让他最开心的,并不是赚取了多大的财富,而是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对他而言,钱买得到的东西始终不是必需品,他生活里的奢侈品很少,开的车也是十几年没有换。他相信,一个人拥有的胆识和决心,比金钱要重要很多倍。

我发现有许多父母会给孩子提供经济援助,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宽裕。但假如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也不允许他们去发掘自己的天赋,这就会导致很不幸的结果。孩子需要犯错,才能从中学习;孩子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才能建立自尊。当善意的父母给子女铺就的道路太过平坦时,父母就剥夺了子女赢取自尊的机会,这也让孩子们在塑造性格的过程中欠缺了战胜挫折的经历。对孩子们而言,只有战胜这些挫折才能拥有真正、持久的自信。即便是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也有独一无二的方式,寻找自己在世上要走的道路。

我的父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我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寻找属于我的道路,还有幸福(而非财富)。他们身体力行,告诉我快乐有很多方法,而我得找到自己的对抗失败的方式。在这一路上,他们放手让我独立思考与成长,给予我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曾有中国读者问我,如果有两份工作摆在你面前,一份乏味但薪水很高,另一份有意义但待遇很低,你会如何抉择?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选择的答案与本书所表达的价值观很契合:我会选择待遇低的那份,因为金钱是副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工作的实质。钱买不到快乐,而人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自尊,赢得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人生何其短暂,做自己最快乐的事,不要左右于他人的眼光,由自己去定义成功,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抱拥幸福。准备好了吗?请跟我一起踏上这场美妙的探索旅程。企业家荐语

人人都知道学习巴菲特投资,但是读完彼得的书后,我的新体会是更应该学习沃伦·巴菲特做父母。

一般人可能羡慕生在一个富豪家的天之骄子。但是股神明确地否定了这一点,他认为,家庭给了富二代“豪华的环境、贫乏的人生,他们不是生来嘴里就有“金汤勺”,而是生来背上就插着“金匕首”。

因为,股神给了彼得独特的教育。虽然他只给彼得9万美元,但却给了他一个支持、鼓励、诱导的环境。他鼓励彼得:如果你想人生多姿多彩,就试着学所有有兴趣的事情。他鼓励彼得审视自己内心,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股神理解,找出热情所在是一个辛苦而又玄妙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父母若是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是这样的环境和苦心的父母才造就了今天成功的作曲家彼得·巴菲特。

今天的中国非常需要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中国的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甚高,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理想去做,全然不听孩子心中的声音。有些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太多的溺爱,教导孩子一切“向钱看”。这反而是在孩子身上插“金匕首”。

当我在微博上转发一些《做你自己》的精华,我得到了很多很积极正面的共鸣,其中一条微博被3万人转发。

彼得完全可以轻松进入投资界,靠着父亲的名声获得成功。但是,当他放弃了这样的人生,而走向自己喜欢的音乐人生时,他便具有格外的说服力。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