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消费电子
 

2011年5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水器四国大战瓦解
空气能或成最后赢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文

热水器四国大战瓦解空气能或成最后赢家

面对国内热水器市场1000亿元的市场销售规模,市场份额不足5%的空气能热水机,却要在未来5年内将这一份额提升至50%以上。究竟是谁敢于挑战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5月10日召开的2011年空气能热水机高峰论坛上,家电巨头美的宣布,“未来3—5年内将全面推动空气能热水机的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同时美的要占据国内空气能热水机市场50%份额。”自2008年以来,空气能热水机的国内市场销售保持着50%以上的高增速。

从电、燃气热水器,到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机究竟会造就一个怎样的市场?

空气能出位

我国热水器市场经历了多年来的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两大产品并行发展后,于近年来遭遇了新能源技术的先后冲击,2005年前后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市场上异军突起,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自2002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空气能热水机,却在短短几年内跻身国内热水器主流市场行列。

市场调查公司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2010年空气能热水机市场销售额达30.9亿元、销量达69万台。美的以25%的市场份额居首位,排名第二的格力份额为4.3%,排名第三的长菱份额为3.2%,行业前13家企业的市场占比已达49.31%。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学顺介绍,与传统的电、燃气热水器相比,空气能具有节能、安全的显著特点。而与新能源太阳能热水器相比,空气能则具有安装方便、使用环境广等特点,未来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吴尚杰则认为,作为一项环保产业,国家“十二五”期间已经将“节能环保”确立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同时,传统热水器产业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新挑战。

“空气能有望打破当前国内热水器市场的传统格局,实现后来者居上。”吴尚杰如是说。

美的大算盘

在进入空气能热水机市场不足五年,美的便完成了从行业新军向行业领导者的转型。

在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总裁田明力看来,“我们踏上了新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建立全产业链竞争体系,构建核心技术与规模营销的双翼,完成了空气能热水机从一个产品到一个新兴产业的升级转型。未来3—5年内要推动空气能热水机抢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美的也要以50%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称王。”

目前,美的在国内空气能热水机的市场份额,比排名第2位至第16位的企业总量还要多。这意味着,美的已经成为这一产品的绝对领头羊。不过,于学顺却表示,“美的等家电巨头的进入,实际上通过品牌化、技术化、规模化、全产业链运作,推动空气能热水机在市场上的做大做强。未来,这一产业有望达到千亿规模,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争夺。”

目前,除了美的等传统家电巨头的强势进入,《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万和、海尔、A.O.史密斯等传统热水器企业也在全面转战空气能热水机市场。同时,连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太阳雨、太阳宝、同济阳光等企业,也在大力发展空气能热水机。

不过,在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看来,“热水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关键是谁能把握产业升级方向和市场先机,谁才能笑到最后。”

家电绿商机

近年来,传统家电屡屡遭遇“绿色低碳”的新拐点,这已成为关系家电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成长动力的核心要素。

2010年,美的率先在全球推出太阳能空调,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市网供电无缝对接技术,实现了传统空调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完美融合,也拉开了传统家电企业拓展绿色商机的战略序幕。

去年以来,空气能热水机在市场上的异军突起,正是得益于将空调制热技术对传统电加热技术的革新。吴尚杰介绍,空气能通过“水电分离”解读了电热水器的安全性问题。由于体积小、安装方便,又解决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应用不便等问题,实现了集“节能、环保、安全、便捷”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发展动力。

不过,田明力则指出,“当前空气能热水机市场正面临着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缺失的问题,只有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这个行业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社会才能看到空气能在节能减排上的巨大潜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虹则透露,目前美的等企业作为主编单位的空气能国家标准和能效标准正在起草和制订过程中,一系列标准的出台将提高空气能热水机的行业门槛。

王若虹还透露,空气能热水机的节能性已经获得了行业的普遍认可,未来可能会获得国家在节能财政补贴方面的刺激,市场规模也会成倍增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