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调查
 

2011年5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举措

来源:中国企业报  

创新举措

农业银行:“借贷八条”与“流动银行”

2008年5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下发《关于大力支持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出台“借贷八条”特殊政策:保证灾区恢复生产的新增贷款规模需求;灾区“三农”贷款一律执行基准利率;迅速组织150亿元信贷资金,集中投放到灾情严重的四川6个市(州),重点支持受灾最重的15个县域和广大农村地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给予贷款还款“宽限期”,“宽限期”内免收利息和罚息,也不列入人行“黑名单”数据库;对重灾区域的正常存量客户新增流动资金需求,对中小企业和农户恢复生产贷款、城镇受灾个人的生产经营贷款采取灵活的担保抵押方式。

农行四川分行把支持抗震救灾与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对成都增加200亿元授信,重点支持都江堰、崇州、彭州等重灾区恢复生产;并向绵阳科技城授信100亿元,支持绵阳灾区重建。与此同时,农行尽全力全面恢复灾区网点营业,在灾区建立汽车银行、帐篷银行、板房银行等75个“流动银行”,开设1000个赈灾服务专柜,为灾区捐款提供方便。在灾情严重、建筑严重损毁的网点和各重点集镇办理业务,满足灾区群众的金融需求。

成灌铁路:创造铁路建设3个第一

成灌快速铁路是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首个开工的大型基建项目,全长56.5906公里,总投资约130亿元,于2008年11月4日开工,2010年5月12日正式运行。该项目由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完成。

这条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工的高速铁路创造了国内铁路建设的多个第一:全线采用无砟轨道,这一技术是首次在我国中西部铁路建设中运用;犀浦车站同时连接成都地铁2号线,是国内首个铁路客运专线与地铁无缝对接的车站;实现全国客运专线最小半径架梁,最大坡度架梁。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与农户联合重建

为帮助灾区恢复重建,成都市推出联建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重建项目,吸引社会资金与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联合重建”。2008年10月,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与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35户农户签订相关联建协议和土地流转合同:35户农户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23.35亩,其中约3亩用于安置农户,剩余20.35亩集体建设用地交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联建投资方,用于开发旅游服务项目。

中国建材:研发抗震节能房屋

汶川强震发生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立刻召集相关科技人员奔赴北川、都江堰等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查,现场了解灾区地域特征、气象变化、重建数量、人文风俗,讨论并制定相应科技创新攻关规划,组织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撰写出“地震灾区重建用板-柱-轻钢结构体系房屋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2009年12月28日,总投资3.2亿元的北新建材(集团)轻钢抗震节能房屋产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00万平方米轻钢抗震节能房屋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20亿元,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培训抗震建筑技术人员4446人次

2009年5月,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双方签署“中日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双方合作对我国部分建筑抗震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下属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为该项目执行及实施单位。

截至2011年5月4日,该项目已累计派遣赴日研修人员169人,培训国内技术人员4446人次,超过或接近原定3年的项目目标。中日双方多次在成都、汉旺、都江堰、绵竹、兰州、天水、福州、泉州等地对建筑抗震技术和实物建筑进行了现场考察,为当地有关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实证调查资料。

达能集团:为基层农户提供小额信贷基金

该基金旨在为中国贫困地区、尤其是汶川地震灾区的贫困农户提供小额信贷,帮助贫困农户开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达能集团为该项目提供了总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资金,首先选择6个县作为试点。其中汶川地震灾区2个县,分别是在地震中受灾极重的绵竹市和什邡市。据初步测算,该项目启动三年后,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每年可以为2.4万多基层农户提供总额为1.68亿元的贷款。

阿里巴巴:用电子商务推广青川

“阿里之家”是阿里巴巴集团在青川开展的电子商务培训项目。

截至2011年4月底,这个项目共招聘青川6名员工(其中4名为残疾人),扶持11家淘宝店开业销售青川农副产品,解决社会就业;组织100多名员工志愿者为青川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社区舞蹈、播放电影、学校小朋友游戏等志愿服务;建立阿里巴巴青川电子商务专区,为青川中小企业及产品提供全国推广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