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背后是扭曲的市场垄断为商业贿赂提供了生存空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周俊生/文
商业贿赂背后是扭曲的市场
有匿名人士近日在网上发布大量照片及影印材料,举报国内著名上市公司三一重工在业务往来中大肆行贿,其中一份材料显示,三一重工的分公司、经销商总计申报客户318家、470人,申报金额高达1385.5万元,初审应拨付502万元(见本报4月22日第三版报道)。尽管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以微博回应称,网上公布的是公司“公关费用”的初审表,实际执行费用在100万元左右,但是舆论显然并不这样看,所谓的“公关费用”,实际上就是商业贿赂的代名词。因此,在举报材料所涉及企业的所在地新疆巴音郭勒,当地公安经侦机构已经受理了举报。
三一重工事件的是非黑白,还有待更多事实的披露,特别是在警方介入后,更有待司法力量的调查结果,至少就目前来说,三一重工的行贿,只能说尚处于“涉嫌”阶段,还不能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这一事件已经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在我国的商业活动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武器,而当商业贿赂打着“公关费用”的旗号出没的时候,这种见不得人的“潜规则”正在向“显规则”的方向发展,但是它对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准则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构成严重的破坏。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在世界各国都属于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最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因为向中国企业行贿而被其本国监管部门揭露了出来。这些跨国企业凭借行贿手段得到了中国市场的商业利益,但它们所在国的司法部门并没有将其丑行掩盖起来,而是对其施以严厉惩处,并将其公布于众,体现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坚定态度。
令人深思的是,这些跨国公司在其自己的国家内都是秉持公平竞争理念、遵纪守法的企业,否则它们也不可能成长为大企业,但是为什么一进入中国,就公然违背商业准则,大肆行贿?问题只能从我们自身来找。在商业贿赂盛行的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国在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从而使商业贿赂像病菌一样有了繁殖的土壤。
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里,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来拓展市场,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里,任何企业都无法对市场产生绝对的支配,因此对其行贿基本上不可能产生什么作用。然而,中国在一些行业所实行的高度的垄断却使市场竞争未能得到充分发育,也给商业贿赂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贿对象几乎清一色地都是垄断行业,基本上没有出现自由竞争行业,道理很简单,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企业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而是因为这些企业不具备对市场的垄断权力,因此跨国公司没有必要行贿。由此可见,高度的垄断不仅对市场的自由竞争造成破坏,而且已经对收受贿赂形成了一种难以抵制的强大习惯。
三一重工是我国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深受投资者拥戴,但是,身处这种扭曲的市场环境,它也难以摆脱中国市场所形成的这种“企业文化”。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三一重工所涉嫌的商业贿赂,其行贿对象中有许多是“中”字头企业,也就是在我国的市场结构中占有相当多垄断地位的企业,这与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行贿路径几乎如出一辙。三一重工的涉嫌行贿,已经使这家企业的形象蒙上了污垢,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暴露出了我国市场的扭曲。因此,对于三一重工出现的这一问题,司法部门应该积极行动,在侦查清楚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制裁。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推进市场化建设,减少行政力量在市场准入中的作用,努力构筑起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积极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使商业贿赂失去用武之地。(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